心律法师
  • 最难不过“平常心”

    最难不过“平常心” 一位得道高僧谈及他修身养性、悟道修行的秘诀,居然是:感觉饿的时候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睡觉。 吃饭,本来只是摄入人体生存所必需能量的主要方式,经过几千年的演练,却成了附有很多含义的词语。 钱钟书先生说得好: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

  • 困境中需要坚持

    困境中需要坚持 今人常常在困境中给自己打气“坚持就是胜利”。 古人则这样说坚持之重要性: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元宵节与佛教的渊源

    元宵节与佛教的渊源 今天是农历的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节日。 元宵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各地关

  • 佛印和尚与苏东坡

    心律说《三言》之 佛印和尚与苏东坡 《醒世恒言》中有诗句: 东坡不能化佛印,佛印反得化东坡。若非佛力无边大,那得慈航渡爱河。 这首诗说的是宋神宗时道号东坡居士的翰林学士苏轼,与朋友佛印和尚的一段故事。 这佛印禅师,本名谢端卿,自幼饱读诗书,远近闻名。

  • 浅谈正确认识佛教的意义

    浅谈正确认识佛教的意义 心律 主题词:浅谈 正确认识 佛教 意义 内容提要:佛教人士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破除人们对佛教的偏见和错误的认识,也就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佛教。只有正确地认识佛教,才能使佛教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才能发挥佛法指导人们更

  • 惜福长乐

    惜福长乐 不懂得知足的人,很难体会到幸福。 现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面临有太多的选择,太多的诱惑,也就容易迷失。人生有限而欲望无穷,一旦放纵自己,欲望的沟壑永远也填不满,也就难以满足,难以快乐。 耳边常听到人们的抱怨:房子太

  • 古今三华寺

    古今三华寺 一、三华寺的由来 关于三华寺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1、与地藏王菩萨有关: 相传,三华寺的由来,缘于地藏王菩萨曾在三华山的山洞里修行多年,感动了当地的善男信女。后人就在三华山建庙以纪念他,并自发举办庙会,“三华庙会”便起源于这一时期。 2、因为

  • 盂兰盆节话佛家的孝慈

    盂兰盆节话佛家的孝慈 农历七月十五日,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民间的鬼节,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僧道俗三流合一。 民间相传, 在七月十五这一天里,地狱之门大开,所有的鬼魂都可以到世上来走走,享受人间血食。据说,如果亲人死去不足一年,他的家人在这一天

  • 七夕节话修行人应如何对待情感

    七夕节话修行人应如何对待情感 心律法师 今天,是农历的七月初七,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

  • 佛祖悟道的启示

    佛祖悟道的启示 佛祖在经历了最初的六年离世苦修后,骨瘦如柴,身体极为虚弱,却始终没有任何的收获。在奄奄一息之际,他终于意识到极端的苦行根本无助于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只能以脱离尘世的形式表达自己离苦得乐的决心。 最后,他坦然接受了在恒河边放羊的牧羊女

  • 用“无我”化解“嗔恨心”

    用“无我”化解“嗔恨心” 一个幼儿园的老师让班上的孩子们玩一个游戏:每人从家里带一个塑料袋,里面装上写着自己最讨厌的人名字的土豆,讨厌的人越多,袋子里土豆的数量也就越多。 孩子们觉得很好玩,回家后纷纷让大人给他们准备袋子和土豆。 第二天,每个孩子都

  • 上香的讲究

    上香的讲究 佛家认为,香对人的身心有直接的影响。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空净、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正定,证得自性如来。好香的气息对人还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与善的方向发展。好香如正气,若能亲近多

上一页 1.. 13 14 15 ..18 下一页18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