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法师
  • 何谓化相三宝?何谓住持三宝?何谓自性三宝?

    如本法师答: 一、何谓化相三宝?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梵语Sakyamuni buddha)出家学道后,在菩提树下开悟证成无上佛道,到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比丘说四圣谛法,度五比丘开始,一生说法四十九年,演说无量解脱妙法,度化无量人天众生

  • 娑婆世间极苦,我们应当一心念佛,勤求出三界,为何还要发菩提心来度众生

    如本法师答:婆婆(梵语saha),又译沙诃、娑呵、索诃。意译忍、堪忍、能忍、忍土。 指娑婆世界(梵语Sahalokadhatu)。就是释迦牟尼佛进行教化之现实世界。此世界众生安于十恶、忍受诸烦恼,不肯出离,故名为忍。

  • 出家后当比丘应如何修持,才能堪称是众生的福田?

    如本法师答:出家人应遵行如来所教化之戒定慧,如是循序渐进,以破灭贪嗔痴为宗旨,即可堪称众生之福田(梵语punyaksetra)。 比丘(梵语bhiksu),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男众称为比丘,女众称为比丘尼。 比丘含有三义:一、乞士。二、破恶。三、怖魔。

  • 外道六师是那六师?请慈悲开示!

    如本法师答:又作六师外道,是古印度佛陀时代,中印度势力较大之六种外道。外道,系以佛教立场而言,实在是当时反对婆罗门教思想之自由思想家,而在一般民众社会中所流行思想体系。 一、珊阇耶毗罗脉子(巴利语Sanjaya Belatth iputta),怀疑论者,不承认认知有普遍之正确性,而主张不可知论,且认为道不须修,经八万劫自然而得。 二、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巴利语Ajita kesakambala),唯物论、快乐论者。否认因果论,乃路伽耶派之先驱。 三、末伽梨拘舍梨(巴利语Makkhali Gosala),宿命

  • 何谓凡夫四种颠倒?

    如本法师答:颠倒(梵语viparyasa),是指凡夫未得正见,有四种颠倒妄想,略称四倒,凡夫对于生死有为法所执的四种谬见。 常颠倒(梵语nityaviparyasa)、乐颠倒(梵语sukhaviparyasa)、我颠倒(梵语atmaviparyasa)、净颠倒(梵语suciviparyasa),就是凡夫不知此迷界之真实相,而于世间之无常计常,于诸苦执乐,于无我执我,于不净执净。凡夫若能化四倒为正见,即可转凡入圣。

  • 何谓五见?请慈悲开示!

    如本法师答:五见又名五恶见,是障碍成就佛道的五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即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何谓身见?就是执著五蕴假和合之身为实有。 何谓边见?是偏于一边的恶见。譬如有些人以为人死之后投胎仍是为人,猪马牛羊死后,投胎转世仍是猪马牛羊,这就叫做常见。又譬如有些人以为人死之后一切都归于无;人死如灯灭,这叫做断见。这种执断执常的错误见解,都偏一边,故名边见。 何谓邪见?就是邪而不正的见解,如谤无因果有轮回(梵语samsara)生死却言无轮回生死,坏诸善事等。 何

  • 我是一位在家学佛的女众,学佛后对情欲淡了。与丈夫分寮而睡,如法吗?

    如本法师答:淫欲是生死轮回的根本,这是我佛弟子所共同认知的法要,学佛后对男女之间的欲望越来越淡,这是值得我们所赞叹的,但是目前你有个家庭,理应配合丈夫共同维持幸福美满的家庭伦理,不得违背天伦之道,如之作为亦有违佛制定在家戒之本意

  • 妆佛像有何功德与利益?

    如本法师答:佛陀已入涅槃,若能妆佛像、妆佛金身,让人共瞻养,因而善根大展流露,此功德(梵语guna)利益之大非笔墨言宣所能阐述,今引录佛经所说 ,妆佛像、造佛寺,可得十八种功德利益,分别叙述如下:(一)转生王室。(二)得美妙身。(三)所言悦身。(四)他人见喜。(五)个性可爱。(六)五明悉通。(七)为世典范。(八)普受赞叹。(九)乐闻正法。(十)生于安乐。(十一)人天共仰。(十二)获大财富。(十三)得享高寿。(十四)满诸所愿。(十五)善智不灭。(十六)身如金刚。(十七)转生上道。(十八)速成正觉。

  • 何谓常寂光净土?何谓实报庄严土?何谓凡圣同居土?何谓方便有余土?

    如本法师答:这四种净土,又称为四佛土、四种佛土、四种国土,是隋朝天台宗智顗大师所立之四种佛土,就是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现在分别解释之。

  • 何谓四时食?

    如本法师答:是指天、法、畜生(梵语tiryagyoni)、鬼神四者,其不同之进食时刻。 一、天食时:诸天神众以清晨为进食时。 二、法食时: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以午时为如法进时。 三、畜生食时:畜生以日暮为进食时。 四、鬼神食时:鬼神以昏夜为进食时。

  • 何谓出世间五种法食?

    如本法师答:超越欲界(梵语kamadhatu),色界(梵语rupadhatu)、无色界(梵语arupyadhatu),心地解脱,不沾尘欲,自在无碍,而出三界,是名出世间。五种出世间之食,乃能长养圣者慧命善根之五种法食。 一、念食:谓修行者常持正念,能长养一切善根。 二、法喜食:谓修行者爱乐大法,而得资长道粮,其心常生喜悦。 三、禅悦食:谓修行者由得禅定力而能自养慧命,道品圆明,心常喜悦。 四、愿食:谓修行者以心身持愿,不舍万行而长养一切善根。 五、解脱食:谓修行者解脱各种惑业之系缚,于法得自在,以长养一切

  • 何谓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它们又有何差别?

    如本法师答:众生(梵语bahujana)对个体身心所错执之四种相,又作四见、我人四相、识境四相。 一、我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我所为实有。 二、人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生于人道(梵语manusyagati)为人,而异于其余诸道。

上一页 1.. 9 10 11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