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法师
  • 修行千万不要盲修瞎练,需要抓住这三个要点 修行千万不要盲修瞎练,需要抓住这三个要点

      第一点,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以佛祖的言教作为我们修行的理路,这一点要切记。禅宗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虽不立文字但也没有离开文字,它是教外别传,有的大德说是教内真传,教内真传的意思是:佛祖

  • 修行千万不要盲修瞎练 需要抓住这三个要点 修行千万不要盲修瞎练 需要抓住这三个要点

      第一点,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以佛祖的言教作为我们修行的理路,这一点要切记。禅宗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虽不立文字但也没有离开文字,它是教外别传,有的大德说是教内真传,教内真传的意思是:佛祖

  • 关于五戒,我们现在的人会有什么误解? 关于五戒,我们现在的人会有什么误解?

    什么是五戒?  五戒的内容,简单地讲,第一条不杀生,佛教的戒律非常严谨,就像行为科学,它可以分析,今天没有时间展开讲。比如不杀生,它会在行为环节上,做一种细的解剖,什么是不杀生啊?不是模模糊糊的。

  • 在责任面前,内心里的两种反应 在责任面前,内心里的两种反应

    第一种反应  我们自己内心的反应通常有两种。在静坐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梳理身上这些责任,同时客观地看在这些责任跟前这两种反应是不是都有。第一种是有一类责任我们有些逃避,有一类角色我们有点犯憷不愿意担当

  • 将禅修融入到生活里! 将禅修融入到生活里!

    编者按:本文据明海大和尚于柏林禅寺丁酉年国庆禅七共修法会中所作开示整理而成,标题为编者所加。禅(Zen)或者禅文化,现在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非常有知名度和普适度。欧美的很多大公司,像苹果、Facebook等,都有专门针对员工或者高管的禅修(meditation)培训课程。

  • 要不忘初心,善于观察因缘、随顺因缘 要不忘初心,善于观察因缘、随顺因缘

      我们坚持初发心特别是坚持发菩提心是非常不容易的。佛法里有许多故事讲到坚持菩提心不退的不容易,其中一个故事讲释迦牟尼佛座下的比丘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在很久以前就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要修菩萨行就要修六度,六度的第一度是布施。布施分外布施、内布施

  • 最难的便是管理自己的心! 最难的便是管理自己的心!

    管钱,钱不讲话,随你用度;管物,物也不开口,随你搬动。管人也还不太难,最难的,是要管自己的心!管理学的最高境界,是管“心”,你会管“心”吗?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管理,比如带着几个人,管着一点事,挣着几块钱;

  • 观心的修行如何做? 观心的修行如何做?

      数息、观呼吸,通常在汉传佛教里,另外一个比较被重视的方法就是观察心念、念头。相比观呼吸来说,这种禅修的方法更细腻一点,要有一定的止的修行作为基础,坐在那里心能静下来,能听话,才可以做观心的修行。

  • 修行禅坐是需要心理机制的 修行禅坐是需要心理机制的

      我们修行,自己既是父母师长,又是被管教的调皮的小孩,所以心的自我教育、自我调整有一个过程,就是《净行品》里讲的,要“善用其心”。——明海大和尚

  • 了心念念观照 断念提起觉照 了心念念观照 断念提起觉照

      佛教有很多宗派,修行有很多法门,有的是方便法门,有的是究竟了义的法门。任何一个宗派,其实都是一个关于心的法门,都是一个究竟了义的法门,其他的一切都是为这个心修行做准备、做服务的。关于心的法门或者心的修行,简单地讲,就是要了这个心,也可以叫安心。

  • 佛法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佛法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佛教讲信解行证,如果没有信,其他的全部谈不上,解行都是谈不上的,一定要信。但是我们今天的时代,学佛人的信心很容易被伤害,伤害我们信心的其实不是外面的什么境界,而往往是自己把自己的信心伤害了。信心是一棵树,我们要给它浇水,要长养它,保护它不受伤害。

  • 出现魔障的原因、魔力加持的表现与对治方法 出现魔障的原因、魔力加持的表现与对治方法

      修行中会出现的魔障。所谓的魔就是障碍,使我们的修行停滞不前。以佛法的正知见来看,本来是没有魔的。因为在佛菩萨的境界里一切平等无二,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障碍他了,所以魔是对我们众生而言的。所谓“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上一页 1.. 8 9 10 ..17 下一页17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