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法师
  • 四阿含思想在中印佛教时期不同的表现形式

    四阿含思想在中印佛教时期不同的表现形式 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通过几本经了解一下阿含时教化的特点。出于由浅及深的考虑,一开始不便接触教义太深、逻辑性太强的经典。所以,我们先从《众经撰杂譬喻》一经入手,这是由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经典。严格地说,这是从

  • 四阿含的现实意义

    四阿含的现实意义 佛陀既然先说小乘,鼓励自了的修行,那必然是有道理的。与大乘法相比,小乘虽然没有利他度生的胸怀,但却有真正意义上的“自利”,是得到了解脱的利益的。而世间法在圣人眼中呢,无论是三善道,还是三恶道,其根本上对自己没有利益可言,那是有“害

  • 初学佛者最重要的是什么

    初学佛者最重要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这么看:修行什么最重要,要看你目前最需要什么,什么就最重要。也就是先要知己知彼。 “知己”就是知道自己的需要,知道自己的学佛的程度深浅;“知彼”就是知道成佛是怎么回事,中间需要经历什么风景,成佛的标准是什么。 对于

  • 论“化仪四教”中渐教的现实意义

    论“化仪四教”中渐教的现实意义 观当世之学佛者,每多舍渐求顿之辈,却浑然不知与佛同时之舍利弗、大迦叶等,尚是渐教根性,况我等末世凡俗?观释尊说法时,渐初(阿含说法十二年)、渐中(方等说法八年)、渐后(般若说法二十二年),也就是在释尊四十九的说法生涯中,渐

  • 关于“权实”的初步认识

    关于“权实”的初步认识 “权实”是佛教术语。 “权”指权巧方便,指为达到目标而不得不采取的种种方法和措施;佛所说的一切法都是在“用权”,《金刚经》不是说“我所说法,如筏喻者”,这就是权宜之计,不可固执。 “实”是佛所证悟的大道本体,虽用尽世间语言,却

  • 神鬼莫测话“彗心”

    神鬼莫测话“彗心” 智慧是佛法的运用,智慧不只一种,而是无量的。三皈依中不是说“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吗?因此智慧是从权从用而论,而不是从实从体而论的。 智慧在佛法中比喻为利器,大智文殊菩萨手持利剑,就是表智慧的。利器一出,必有死伤,这是比喻。所以智慧

  • 信仰中不容置辩的因素——戒律

    信仰中不容置辩的因素——戒律 佛教有不杀生的教义,你却拿两只鸡来说事,这就触犯了佛教的禁忌。等同于一个不信回教的人到清真寺去,对穆斯林说:“我现在家里有一颗猪头,我该怎么办,是我亲戚送的”一样,你想想结果会如何? 这不是关于智慧的问题,而是明知故问的

  • 悟佛性 通人性

    悟佛性 通人性 “人性”和“佛性”是两个概念。儒家思想探讨人性比较透彻,你可以看看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那是介绍“人性”。佛教讲的是“佛性”,不是人性。佛性更究竟,更彻底。过去学佛之前,人们都有儒道思想作基础的,所以学起佛来也容易些

  • 信息时代的心理保护

    信息时代的心理保护 消极信息的泛滥,很容易影响人们情绪的消极,希望大家注意这一点。由于当代社会信息传播手段的发达,涌现出大量的非专业媒体,他们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报道追求奇谈怪论、奇人奇事,恶意炒作。如果有人敢说自己卖鸡蛋卖出了导弹的价钱,如此惊

  • 修行要不要挂在嘴上?

    修行要不要挂在嘴上? 修行不要挂在嘴上,那要挂在哪里啊?修行不修行,全在身口意三个方面。口业也是修行的重要部分,不是吗? 有人说,学佛要修心,不要总是挂在嘴上。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修心、修口、修身是同等重要的。不能说这样好,那个不好。 修心,体现在

  • 当邪念不止的时候

    当邪念不止的时候 佛法之中,没有张冠李戴的忏罪法。也就是说,你对众生犯下的过失,在佛前忏,只是理忏,也就是认识上忏悔。除此之外,还有事忏。事忏就是在轮回中,因缘际会的时候,冤家路窄相遇了,坦然接受这种果报,并通过自己的修为影响对方,化解冤气,这才是事忏

  • 欲界话离欲

    欲界话离欲 问:在学佛的过程中,出现信心不足的现象怎么办? 妙心法师答:修道的信心,其实不是佛法给的,而是无常逼迫的。 释尊出家修道,是因为游四门,见到了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5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