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仁法师
  • 一生能有几回

    一生能有几回 人的生命之中,拥有许多的人际关系,不管与自己内心是否相应,这份缘份是怎么也漠视不掉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做到不为别人而活吗?现实的人生,往往会造就一个人的性格,纵使是把持很好,也难免不为身边的情感所动容,甚至于心甘情愿地做别人的

  • 菩萨的胸襟

    菩萨的胸襟 那天回国一趟,虽然才只有短短的两个星期,但与师兄们相处的一些体会,很是感动。趁自己尚有一念清醒时,赶紧将这片段的法语化成文字,好让在往后的日子里,有些许法喜的追忆。 开照师兄的片言只语,都充满法味,听在耳里,撼在心中。如他诉说在监狱弘法的

  • 每棵树有每棵树的美

    每棵树有每棵树的美 最近从别人的身上,看到自己成长的盲点,这不是对方的问题,想一想,或许真的完全源于自心的烦恼作祟。 修行人的心,越能沉静就越敏锐,自己纵使没有时刻保持止观的修习,可是对于五尘五欲的染着,实是以熏闻正法的专注中,逐渐地给予有力的疏导与

  • 心甘情愿(现代版之慈心观)

    心甘情愿(现代版之慈心观) 如果可以 我希望透过我的身体力行做众生的榜样 如果可以 我期待用心来弥补人世间的缺陷 充满苦难的世间 需要排山倒海般的关爱 才能抚平众生身心灵的创伤 无知让我们深陷痛苦 沉浸在死亡哀伤的眼泪中 它腐蚀着众生的良知与安乐 只剩

  • 理性与感性

    理性与感性 曾经有位好道友跟我说过:「太过理性的人,容易伤害别人;过于感性的人,则反而容易伤害自己。」 我对他的话思索了好久,也感动了一段好长好长的时间。 一个人不可能只有理性或是感性,只是那一方面偏多而已。学习佛法的人,大部分其实是由于内心对三宝

  • 从思想面谈僧伽教育

    从思想面谈僧伽教育 在僧伽教育的摇篮中,今年六月份已满足七年的岁月了,个人对于此类异于世俗教育的方针,不管是从思想层面的考虑,或是反省过去在教育机构生存过的经验,让我内心对真正教育的活水源头,起着相当的探索心境,把我从单纯受教于人,或好为人师种种经

  • 修学的纲要──四预流支

      《杂阿含1125 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种须陀洹道分:亲近善男子、听正法、内正思惟、法次法向。  《杂阿含843 经》  尔时,世尊告尊者舍利弗:所谓流者,何等为流?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所说流

  • 生灭观与不生灭观

      壹、总说  (一)一切集法,皆是灭法  1、世尊说此〔四谛〕教时,尊者憍陈如生起「一切集法,皆即此灭法」之远尘离垢法眼。  2、《杂阿含经》卷15(396经)(大2,106c):所有集法,一切灭已,离诸

  • 佛教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佛教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在这个二十一世纪里,不论是物质或是精神的资源,都应有分享的心境。此时此地此人,已非缔造个人伟大的年代,现世人群早已警觉资源要共同分享,否则只是浪费地球的物质资源以及个人有限的精力。 就佛教的事业来说,若当地已有人从事慈善,

  • 佛法如镜

    佛法如镜 自修学佛法以来,深刻的感受到佛法精神的体验,不来自于谁,也不自何处来,它只是将如实的真理转化为自心的印证罢了。有些人以为:用现代的用语来描述真理,也许可以用抽象或哲理的概念来形容它的存在。然而,印顺导师却说:「从世谛法相的立场去观察共相─

  • 法水长流

    法水长流 在佛教这个领域,不知觉地已有二十七年了。从佛教仪规到迈进教理研究的过程中,内心经历过不少的改变。至今始终感觉到道心的重要性,学佛愈久愈易忘了自己当初的发心何在?内心到底是基于什么而继续安住于佛教里?历经人生的考验对佛法是否还有信心?等等

  • 四季吉祥 世世吉祥

    四季吉祥.世世吉祥 全世界的华人,一年以四季来计算,所以,春季成为整年最初的象征,俗语说:「有好的开始,就是成功了一半」,意义不难领会。 其实,无论世人如何计算年日,并不妨碍时间流的无常性,而万事万物只要存在于这时间流当中,当然因为有前后、有成坏等的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5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