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仁法师
  • 由安般念进入止观修习的堂奥

    由安般念进入止观修习的堂奥 一、修习止观的重要性 据了解,现今西方佛教的状况,是以南传与藏传佛教为主力的,他们对于西方人的影响,远超北传的汉语系佛教。我想理由是多方面的,其中无可否认的是,北传佛教在西方的化区,局限于华人的社区,无法进入西方人的主流

  • 谁都没有错,都是轮回之错!

    谁都没有错,都是轮回之错! 珠宝商与谛舍长老 「有人生于(母)胎中:作恶者则(堕)地狱, 正直之人升天界,漏尽者证入涅槃。」 【《南传法句经》恶品第(126偈颂)】 这一偈颂是佛陀于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因为一个珠宝商诬赖谛舍长老的事而说的: 给孤独园附近有位证

  • 我对「宗教师」的一点认知

    我对「宗教师」的一点认知 有位同学非常重视自己出家后的身份,尤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宗教师」,内心更是百感交集,瞬间荷负起「上求下化」的重担。 我也曾经为「宗教师」的定位,作过不少的思惟,然世间的价值观,是永远无法与「勇求圣道的宗教师」相比拟的。片段

  • 白云、乌云,一样的会遮碍日光!

    白云、乌云,一样的会遮碍日光! 犹记得当印顺导师百岁嵩寿时,有某位大法师被受访时提及:「印老是他最好的佛学启蒙,说法善用譬喻,如他曾说过:『乌云会遮碍日光,白云也一样的会遮碍日光。铁索会拘缚我们,金索一样的会拘缚我们』。」当时我紧记在心,颇为感动,但

  • 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力的培养 一个短短的上午,我把自心观察的感悟,简略地笔录下来。 最近精舍进驻一位准备到福严报考的孩子,虽然他已超过三十岁,但在佛法的领域犹如幼儿般稚气,所以我还是习惯称其为孩子。 早上我八点多去喝水时,想把中午要用的菜单盘算一下,因为邻居送来的

  • 菩萨生难心、苦心,则不能度一切众生!

    菩萨生难心、苦心,则不能度一切众生! 释开仁.2010/5/6 上周在听《大智度论》卷53时,其中这段文虽然曾经看过,但当时的感触,远比如今深刻的生活经验,万分不及一啊! 【经说】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7〈26 无生品〉:「我亦不欲令菩萨作难行为众生受种种苦,菩萨

  • 拾人牙慧

    拾人牙慧 就读福严佛学院九年的光阴之中,自初级部第三年加入毕业特刊编辑组以降,乃至毕业后任教期内,攸关院方文字「编辑」的事业,或多或少,都会要我提供协助。 2003 年福严校友会成立的当时,院长及会长也指定要我来担任《福严会讯》的主编,于是乎,「手不释卷

  • 一本书足以影响人的一生

    一本书足以影响人的一生 韩国的法顶禅师曾说:『前人懂得从古籍中学习有用的知识,以匡正提升自己的才能。可是,现代人却都只接触于浅薄的知识或资讯,阅读典籍的素养造诣反而十分欠缺。缺少坚定的人生观或是伦理观的人,容易被眼前微不足道的利害关系频频牵绊。

  • 幼稚的热忱 终究坚持下去

    幼稚的热忱.终究坚持下去 开仁( 2010/6/7 ) 我经常如此思惟: 1、对「法」有乐欲 2、对「人」要淡然 3、对「时」要珍惜 4、对「心」要清楚 那天有些新竹的法友勇敢地来函告知「精神粮食」有一张意义看不太懂,并作两种分析,希望我能给予答复。其实,在他问之前,

  • 请给我一个「平安」的祝福!

    请给我一个「平安」的祝福! (释开仁 写于端午节前夕,2010/6/15 ) 自八八水灾至今,已习惯住在这小山上的精舍。内心欢喜那日落后的夜鹰「吱、吱」的叫声,它默默地为夜深人静的山上点缀了音乐,除了大雨之外,每天几乎都有这声音陪伴至天明。当然,猫头鹰、小昆虫

  • 攸关《佛法概论》在家与出家角色的疑虑

    攸关《佛法概论》在家与出家角色的疑虑 释开仁.2010/5/25 去年2009年9月起始,直至今年2010年6月初,厚观院长有圣命要我在静修的一年中,只接他慧日讲堂的唯一门课。虽然对于其它邀请者百般的不好意思,不过对于院长的法乳深恩还是随了缘、尽了份,把整本印顺导师

  • 慈悲忏悔 无我自在

    慈悲忏悔.无我自在 在佛教的术语当中,少有应用「宽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5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