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诠法师
  • 佛陀为什么要制定戒律? 佛陀为什么要制定戒律?

      从声闻律上看,是因事而制。在家众要确保人身不失,故应守持五戒、八戒及十善法等。出家众,除住持佛法外,主要在寻求解脱道。戒为别解脱、保解脱。戒法的制定是因为佛子们在修道上出了障碍,如违犯四根本,以及与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 五戒和十善有什么关系? 五戒和十善有什么关系?

      十善含摄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并称。修五戒十善,同得人天果报。十善亦为五戒之分化,离五戒并不别有十善。以类别而言,十善分属身、语、意三业。持修十善之行,乃为生于善道之行,谓十善业道,反之为十恶业道。业行的体相差别,非常深广复杂。

  • 编者序言 作者序言

    编者序言 《佛学基

  • 界诠法师讲解

    界诠法师讲解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一节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一节 何谓佛 所谓佛者,梵语佛陀之简称。(梵语,指印度之语言)译言觉者,或智者。即真正圆满觉悟宇宙人生之真相,亦即了悟诸法之事理的一切智人。因众生由无明所覆盖,对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知不觉,而流转生死。出世圣人,历劫修因,行满果圆,于一切无明睡眠中,朗然大悟,妙契宇宙之真理,如顽云开,故称觉者。觉有正觉。等觉、无上觉三义。正觉简别凡夫不觉和外道的邪觉而言,凡夫对于事物的真相不明,起种种颠倒,所以名不觉。外道依于有限的定力和通力,见事物的某些部分道理,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二节

    第二节 释迎牟尼佛 一、释名 佛有过、现、未十万三世无量诸佛,但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于娑婆世界。创诞于印度是释迹牟尼佛,即佛教之教主。释迎,泽云能仁,礼让之义,种族之名,印度四姓(婆罗门,净行者;刹帝利,王种;吠舍,商人;首陀罗,农人。)中王族所属。牟尼,泽云寂默,智也。意思是大智慧,能成就诸善法,离谱过恶。此名是已出家求解脱时所得名,后世简称释迹,又称释述文。实名乔答摩悉达多。乔答摩,译云翟昙,最胜义;悉达多,泽云财吉,或成就义。 二、出生年代 古来有种种异说,今依《众圣点记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第三节 何谓法 所谓法者,梵语达磨,泽云法,轨持义。轨谓轨范,能生物解:持调任持,不会自相。合此任持良性轨范物解两义,即名为法。此法,概括宇宙一切事物。佛法之法,指佛所觉悟之真理,不舍悲愿,以世俗言说,显示自内证的如实义,宣示世间一切有情的善巧教法,这种教法可为众生轨则而成正觉,所以名为法。法者,道理义。于佛法中有四种:教、理、行、果。教法。指佛所说能破天明烦恼之名句文声以及形之所示的种种施设,亦即三藏十二部的数典。理法,一切教法所诠之义理,能阐述宇宙人生之真相。行

  • 界诠法师文章

    界诠法师文章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四节

    第四节 何谓僧 所谓憎者,梵语僧伽,泽云和合众。即奉行佛陀教法的出家弟子。僧有四人僧、五人僧、十人僧、二十人僧四种。僧称为和合,主要体现在六和精神上。一成和同修,即对所受戒法,善护受待,尊重爱敬,欢喜悦意,无违不净,和合共

  • 第二章 佛学之史略 第一节

    第二章 佛学之史略 第一节 印度佛学略史 一、结集三藏 佛应世时,亲闻佛说,佛示寂后,依佛殖教,佛之遗教,由诸圣弟子所闻特结漠之法藏。然此法藏之结集,传说非一。 第一次结集,原因是:佛世时,无文字电录,依口头传诵,恐日久无凭而失传。或恐外道邪说输入。另种原因,佛刚灭度,有难调比法跋难防,欢喜而作揭言:“如来示寂,我曹安乐,若有印犯,谁敢河斥。”迎叶听后甚悲,于是发动将佛一代教论结集起来。 此次结集,由迹叶为上首,选已证阿罗汉者五百人于王会城外七叶窟内,由阿难诵经,富楼即诵论,

  • 第二章 佛学之史略 第二节

    第二节 中国之佛学 一、经律论之翻译 佛教传入中国时间,有种种异说。为一般所公认有后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和水平七年(公元64年)。但在此之前,即前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有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的记载(《三国志、魏志·卷三十裴松之注)。最初有迎叶摩腾、竺法兰二人以白马载佛像经卷来洛阳,后建白马寺。此为我国有沙门、有寺院之始。此二人并在白马寺译出四十二章经,亦为译经之始。 至汉末西域译经师相续而来,初有支娄迦谶自月支国来,首译道行般苦、般舟三

  •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一节

    第三章五乘教法 第一节人天行果 一、皈依三宝 1、皈依三宝的意义:学佛必从受三皈依起,三皈依是皈依佛、法、僧。受了三皈依,才算是佛教徒。虽研习佛教,若不皈依三宝,仍不为佛教徒。学佛之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如《大乘理趣六波罗密经皈依三宝品》中,如来答弥勒菩萨问:“若欲求于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涅架者,应当皈依佛法僧。” 皈依是何义?皈是皈投、皈向,或回转义。依是依托、依止、信赖义。皈投三宝,以三宝为依托。凡回转信赖行为,都称皈依,非但佛教之专用。 皈依即救护义。如《大

上一页 1.. 7 8 9 ..11 下一页11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