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煜法师
  • 略述禅宗的印证心法

    略述禅宗的印证心法 略述禅宗的印证心法 参禅突破 印证他人 检点自己 印证时机 或对机时,才锋芒外露 印证心法 小结 武拷 石霜楚圆禅师 广钦老和尚 证道歌 对境印证 证量高低 总结 略述禅宗的印证心法 下面我们再讲「略述禅宗的印证心法」。其实这题目,也是衔

  • 二十五圆通

    二十五圆通 引言 修道的关键 六解 根云何解 物云何转 密因 从见性而启修 入手 二十五圆通 色尘 香尘 触尘 法尘 眼根 鼻根 身根 意根 六识 地大 水大 火大 风大 空大 识大 一亡的境界 根大 引言 《楞严经》的缘起:乃为阿难被摩登伽女所诱惑,故佛派文殊菩萨去

  • 疑情与道心

    疑情与道心 假疑情 疑情是初心所在 众生皆有疑情 疑情的起承转合 求觉与不求觉 从疑情到觉悟 疑情与佛教 发菩提心 小结 道心与盗心 企业经营与群众路线 内明与外道 佛教的原点 小结 很多人皆以「为参禅开悟,故须有疑情。」但我却认为是先有疑情,才须参禅求悟

  • 开悟与解脱

    开悟与解脱 87.11.20 开悟与解脱 西部牛仔的套头功 缩头乌龟的境界 禅门的问候语 如何缩头 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 若人死光了,该怎么办? 问题的本质 何以骑虎难下 总结 开悟与解脱 禅期将结束了,故今天来讲一个较堂皇的题目─「开悟与解脱」。参禅为了开悟,

  • 4.成佛之道──禅定偈颂讲记

    成佛之道──禅定偈颂讲记 欲乐不可着,散乱多众苦;依慈住净戒,修定最为乐。 调摄于三事,心一境名定;渐离于分别,苦乐次第

  • 4.真情无限

    真情无限 首先说明我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在住山时,我经常思考着:以目前的社会或多数的众生,其最需要的是什么?我想了又想,最后肯定他们迫切需要的有两种:第一是真理,第二是真情。 如果不明真理,我们就会很迷惑,不知道何去何从?又如人与人之间没有真情的话,就

  • 佛法原典 杂因诵

    【杂因诵】 因缘相应 今天继续讲第三诵─杂因诵。为什么称为「杂」呢?我想各位应还记得《杂阿含》为什么称为「杂」。阿含是相应的意思,乃相应于解脱道也。至于杂,根据印顺导师的考证,是众多的意思。众多跟解脱道相应的经典,就称为《杂阿含经》。同样,之所以

  •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前言 个人在学佛的旅途中,可算是相当幸运。回想当初,只缘于一念好奇,欲阅历人生诸子百家之学行,于是顺次循入佛法之门,由于讶其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遂流连忘返迄今日,几年之间,检点行囊,比之古德,只是粗浅,量今学子,少有所成。然而,若有学

  • 智慧的修炼

      智慧的修炼  87 3 15  智慧的修炼  智慧的定义  乐山大佛  凝千古的喧嚣  于一心之寂然  人类学的故事  智慧的历程  佛像的雕塑  性相二门  性门  性相圆融  修炼的方法  中道 

  • 观念的提升

      观念的提升  一、外道也修禅定,何以为外道?  二、如何发心,才与正法相应?  三、众生烦恼、颠倒之根本所在?  四、佛法的法义─三法印与实相印?  五、何以谓「迷而非失,悟而非得」?  六、

  • 呵欲第二

      呵欲第二  所言呵欲者,即是呵责五欲也。夫欲坐禅,修习止观,必须呵责。五欲者:即是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狂惑一切凡夫,令生爱着。若能深知过罪,即不亲近之,是名呵欲。  对欲望的态度  我们从字面

  • 行持律仪

    行持律仪 行持律仪 自依止 人天乘的增上心 出离心 大悲心 法依止 制订律戒 强制授戒 佛教戒律 授戒与戒体 功德多少 开遮持犯 忏悔改过 小结 行持律仪 在正讲「如何行持戒律」之前,我们得先处理一个问题:即「律是为谁行持的?」 以在神教里,皆认为:戒是为神行

上一页 1.. 6 7 8 ..16 下一页16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