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晓法师
  • 因明讲记十一

    因明讲记十一 相违有四,谓法自相相违因、法差别相违因、有法自相相违因、有法差别相违因等。 现在说似因的第三类,相违因。咱们知道,因明中因过共十四种,分作三类:不成、不定、相违,不成是缺因三相的第一相遍是宗法性而造成的过失,不定是缺第二相同品定有性或

  • 彼果智分第十一

      彼果智分第十一  如是已说彼果断殊胜,彼果智殊胜云何可见?  前边儿说完了果断――无住涅槃,说无住涅槃可不是小乘可比的。现在说果智――无上菩提、大菩提。菩萨之果智殊胜又表现在哪儿呢?注意:果断是从断

  • 《正理经》简读之十二

    《正理经》简读之十二 2.2.41 因为如果是变化,在本源膨胀时,变化的部分会膨胀。 这一句是正理派的说法,说:如果由i变成y是变化的话,就有一个问题,因为变化总是得随着本源变化,但是在上面的例子中,dadhi-atra成了dadhyatra其本源根本就没有变化,dadhi-atra是这

  • 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十一颂

    第十一颂 极微与六合 一应成六分 若与六同处 聚应如极微 这第十一个颂语就是说极微为什么不能够成立的。 世亲说,极微是根本成立不起来的,我来给你们分析论证一下。我先退一 步,来做个假设,假设极微能够成立。我们知道,为了使拳头更有力地打出去, 必须先把拳

  • 《因明正理门论》讲记十二

    《因明正理门论》讲记十二 示现异品故由同法异立 同法相似余由异法分别 差别名分别应一成无异 显所立余因名可得相似 难义别疑因故说名犹豫 说异品义故非爱名义准 这三个颂子说了十四过类的七种:同法相似、异法相似、分别相似、无异相似、可得相似、犹豫相似

  • 《正理经》简读之十三

    《正理经》简读之十三 先看第一章第一节,是讨论灵魂与感官的。 3.1.1 由于通过视和触两种感官可感知同一个物体(所以灵魂与感官不同)。 这句话呢,其实是个例子,比如我有一次在古玩市场上看见了一只玉盘,当时带钱少了,没买走,到下午再去时找不到了,古玩市场全

  • 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十二颂

    第十二颂 极微既无合 聚有合者谁 或相合不成 不由无方分 世亲问毗婆沙师:请你说清楚点儿,我怎么没有听明白怎么回事儿呢?大 家看世亲,他是真的没有听明白吗?绝对不是,假如说他是真的没有听明白,下 边儿他怎么一下子就抓住了“七寸”: 你说因为极微是无方分,所

  • 《因明正理门论》讲记十三

    《因明正理门论》讲记十三 “显所立余因,名可得相似”者,谓若显示所立宗法,余因可得,是则说名可得相似。 这是解说颂子的第七、八两句“显所立余因,名可得相似”,这是十四过类的第五种--可得相似。 “若显示所立宗法”,“所立宗法”就是宗法,“余因可得”是说

  • 因明讲记十三

    因明讲记十三 (第十二讲是通《因明大疏》,没有新内容) 已说似因,当说似喻。 因过已经说完了,下边儿就该喻过了。喻呢,就是辅助因来成立宗的。 似同法喻有其五种:一能立法不成,二所立法不成,三俱不成,四无合,五倒合。似异法喻亦有五种:一所立不遣,二能立不遣,

  • 《正理经》简读之十四

    《正理经》简读之十四 3.1.31 由于有《吠陀》为据。 这是正理派说的话,他说,我为什么说人身是由地极微组成的呢?我的理由是啥?就是因为吠陀经典上说过这样的话,所以我说人身是由地极微组成的。吠陀经我没有见过,我看过巫白慧的《印度哲学――吠陀经探义和奥义

  • 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十三颂

    第十三颂 极微有方分 理不应成一 无应影障无 聚不异无二 前边说了,极微可以相合不对,不可以相合也不对。这时外人就又问了, 相合不相合都不对,那么极微能分不能分呢?其实这个问题已不成问题了,可以 说如小孩子们斗口时的赌气。 世亲这时候得了便宜便卖乖,外人

  • 《因明正理门论》讲记十四

    《因明正理门论》讲记十四 第二无异相似是似不成因过,彼以本无而生增益所立,为作宗、因成一过故,此以本无而生极成因法证灭后无。若即立彼,可成能破。 在说无异相似时说过,无异相似有三种情况--宗喻无异、宗因无异、等成二宗。刚才对宗喻无异进行了评判,现在

上一页 1.. 10 11 12 13 下一页13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