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晓法师
  • 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十七颂

    第十七颂 展转增上力 二识成决定 心由睡眠坏 梦觉果不同 先看前两句。这两句呢,在真谛法师的译本中,是写作“更互增上故,二识正邪定”。这翻译的些微差别,我们不做评论,只解答外人的问题。 世亲说,我承认是真,可没有承认是实。什么是真呢?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当

  • 《正理经》简读之十九

    《正理经》简读之十九 4.1.51 上述反驳没有道理,因为灵魂是承受者(尽管身体不同了,灵魂还是那同一个)。 正理派说:不对,受报者是我(灵魂),身体虽然不是一个,但我(灵魂)还是那一个。 4.1.52 (有人说)灵魂不可能是承受者,因为宣称的果报有儿子、牲畜、女人、衣

  • 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十八颂

    第十八颂 由他识转变 有杀害事业 如鬼等意力 令他失念等 楞小子是这么问:按你世亲所说,唯有心识,而没有实在的外境,那么,就不会有身业、口业;既然心外无法,根本无牛羊可得,则哪儿来的牛、羊被我杀呢?可是现实中呢,我确实能造身业、口业,也有牛羊被我杀死。你

  • 《正理经》简读之二十

    《正理经》简读之二十 4.2.1 通过对过失的根源的正确认识可以消灭我慢。 当我们认识到过失的本质时,我慢就消灭了。为什么要消灭我慢,主要因为我慢是痴。 4.2.2 当颜色等物体成为愿望的目标时,它们就成了引起过失的原因。 过失是怎么产生的呢?它的本质是什么?

  • 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十九颂

    第十九颂 弹咤迦等空 云何由仙忿 意罚为大罪 此复云何成 这第十九颂,在魏本上是这么说的: 经说檀拿迦,迦陆摩灯国,仙人嗔故空,是故心业重。 这个颂语呢,是世亲又举了几个例子,以来证明干事情并不需要动手。 第一个例子:弹咤迦林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个弹咤迦城

  • 《正理经》简读之二十一

    《正理经》简读之二十一 4.2.31 (有人说)量与所量的概念就象是梦中所见物体一样(都是不真实的)。 这是佛教中常举的梦的例子,说就象梦中所见一样。 4.2.32 (他接着说)或者象幻觉、象乾达婆城、象海市蜃楼。 这还是佛教常举的例子,幻觉,当然是不真实的。乾达婆

  • 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二十颂

    第二十颂 他心智云何 知境不如实 如知自心智 不知如佛境 注意:按照梵本,这个颂语的第四句应该是--无知不知如佛境,在窥基法师的《述记》中、王恩洋先生的《二十唯识论疏》中、多宝讲寺智敏老法师讲的录音带上都提到了这个,因为我自己也不懂梵文,只能当个传话

  • 《正理经》简读之二十二

    《正理经》简读之二十二 再说第五卷。在第四卷的最后说了,说在辩论的时候是可以诡辩的,那是实际操作时用的。道理还是要讲的。就是说,诡辩毕竟是不得以而用之,常用的还是讲道理。第五卷就是这个。先是第一章、第一节。 5.1.1 (倒难分为24 类)1)同法相似;2)异

  • 《正理经》简读之二十三

    《正理经》简读之二十三 5.1.21 通过假设来构造反面观点,就叫17)义准相似。 .在陈那论师的《因明正理门论》中说,义准相似就是错误地运用了义准推理,所以使得得出了与原宗相矛盾的结论。比如说我立这样一个论式:声无常;勤勇无间所发故;如瓶”。对方就说:你说

  • 《正理经》简读之二十四

    《正理经》简读之二十四 倒难说完就该说堕负了。堕负是第二章的内容。先看第一节。 5.2.1 堕负共有22种,(1)坏宗;(2)异宗;(3)矛盾宗;(4)舍宗;(5)异因;(6)异义;(7)无义;(8)不可解;(9)缺义;(10)不至时;(11)缺减;(12)增加;(13)重言;(14)不能诵;(15)不可知;(16)不

上一页 1.. 10 11 12 13 下一页13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