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智法师
  • 为什么只要是佛教徒就绝对不能食五辛呢?

    为什么只要是佛教徒就绝对不能食五辛呢? 答:佛在《楞严经》中说:葱、蒜、韭、兰葱、兴渠五种,熟食发淫,生啖增恚。熟食为什么会生淫?因为这些食物是壮肝火的,所以淫念勃然而兴;生啖为什么会增恚?因为这些食物是动肝气的,所以嗔恚自然而起。佛陀深知五辛有这样重大的过患,特别制定学佛的行人,不论大乘小乘,都是不得食用这五种辛菜。 更多纯智法师佛学问答

  • 菩萨为什么一定要持六斋戒?

    菩萨为什么一定要持六斋戒? 答:这主要是对在家菩萨而言,不吃肉食是大乘佛教的美德,出家菩萨是绝对不吃的,佛陀慈悲怕初发心的在家菩萨不适应,故准许在家菩萨适当可以肉食,但是每月的六斋日,必须素食,以养菩萨慈悲的心怀,是菩萨,最好能吃长素,这样功德才大。因为一个真正的菩萨,理当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救所应度的一切众生。如果忘记以慈悲心去救度众生,反而去食众生肉,会得无量罪的。如经中说:肉非自然生,皆由断命得,若人不断肉,是即劫命贼。所以是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是菩萨不但不

  • 造怎样的罪业而感八难的苦报?

    造怎样的罪业而感八难的苦报? 答:如作杀、盗、淫、妄等的罪业,就会招感三恶道的苦报;修外道所修的无想定,就会招感五百劫的无想天报,修一般所修的非想非非想处定,就会招感八万大劫的非想非非想处天报;不识佛、法、僧三宝,一味地修世间的福业,就会招感北俱卢州的果报;心生邪见,闻法不喜,就会招感盲聋的果报;不信三宝、毁谤众僧,就会招感暗哑的果报;不信有出世的解脱法,专门迷于世教,就会招感世智聪辩的果报;业重缘轻,就会招感生于佛前佛后的果报。 更多纯智法师佛学问答

  • 什么是“八难”?

    什么是八难? 答:八难是指:1地狱、2饿鬼、3畜生、4佛前佛后、5诸根不具、6世智辩聪、7堕蔑戾车、8生长寿天。其中,佛前佛后是指这个现实世间,没有人间觉者的出现,要想学佛无从学起;诸根不具是指生理上的种种缺陷,不是眼目的不灵,就是耳朵的失灵,或者是个性的愚蠢,或者是支节的残缺,不能如法的修学佛法;世智聪辩是指人类一些知见不正,思想错乱的否定因果、不信三宝者;蔑戾车是指文化落后的边地,也就是没有人迹的地方,如北俱卢州就是;长寿天指色界的无想天及无色界的诸天。 更多纯智法师

  • 不举什么样的众生过,不犯轻垢罪?

    不举什么样的众生过,不犯轻垢罪? 答:一,如果知道他有恶势力,根本是不可疗治的,或者知道他的性格乖戾,根本不可与他谈话,或者知道其性虽有少许惭愧,但是经常的口出粗言,或者知道他的性情多嗔,如果对他加以呵责,不但不接受你,反而对你生起嫌恨;二,如果知道当时不是呵责的时候,要等待适当的时机,再行呵责等;三,举罪本希望他好的,大众和乐清净,如果知道举罪等缘,不但不能得到这个效果,反而引起激烈的辩论;四,如果发现因此举罪等缘,将会使大众争论不休,终日扰攘不能相安;五,如果知道那个犯

  • 具有哪些缘才构成菩萨戒中的“见他毁戒心生骄慢戒”?

    具有哪些缘才构成菩萨戒中的见他毁戒心生骄慢戒? 答:同样的要具有四缘: 一,有罪就是被举的某个众生,的的确确是有罪的; 二,有罪想就是自己认为他是有罪的,如果确实没有罪的,无犯;

  • 看到他人破戒就不理会这个人吗?

    看到他人破戒就不理会这个人吗? 答:菩萨不能这么做,人非圣贤,怎么会不犯错误,应该还要尽力地帮助这个人,使他能改过自新,重新做个佛化新人。菩萨是以利生为目的,如不理会这个犯戒的人,他就会觉得没有希望,就会越来越堕落,那样就离菩提道越来越远,如这样就失去一个度化的众生,菩萨看了能不心疼吗? 更多纯智法师佛学问答

  • 看到他人破戒菩萨应当怎样?

    看到他人破戒菩萨应当怎样? 答:菩萨看到别人犯戒,心里都是十分的悲痛,好象父母去世一样。怎么能看到他人破戒,而心生骄慢,这根本不是菩萨的作为,如果是这样,就根本没有资格称为菩萨。不许菩萨说四众过,固然不错,但是准许菩萨为学佛者举罪,如果不为学佛者举罪,让他如法的忏悔,反而成为菩萨的轻罪。因为学佛者自己有罪,自己不一定知道,菩萨从旁看得清楚,理当为他举罪,令其忏悔如法清净。如果不举不令忏悔等,无异是使众生常住于罪恶深渊中而不能自拔。菩萨为众生举罪,不但不是一种过失,而

  • 为什么要承迎礼拜尊长?

    为什么要承迎礼拜尊长? 答:有利于我们的尊长,不论从远处近处,他们的到来,不是无因而来,是行无缘慈而来,也就是为弘宣大法,不远千里而来传授。是以为主的当地菩萨,理当如法的起来致敬,不得有一点怠慢。来时礼拜迎接,去时欢送。不能说你来即来,你去即去,自己不动,一点礼貌都没有。普通人的来往,尚须礼貌,何况菩提道中的尊长。迎送之余,还要对于尊长加以礼拜,以示你的求法心切,为了尊重法,不得不恭敬其人,礼拜之余,尊长在此安顿下来弘法,为主的菩萨,应当对之如法供养,以示你对尊长的竭诚

  • 为什么说初学菩萨应尊重法,诸如来亦同样的尊重法呢?

    为什么说初学菩萨应尊重法,诸如来亦同样的尊重法呢? 答:要知道一个人的身上有了法在,这个人就相当的尊贵,也就是说值得人的敬重,为了敬人重法,菩萨理当承迎礼拜尊长,就是诸如来也是如此。 更多纯智法师佛学问答

  • 具有哪些缘才能构成“见乞不与戒”?

    具有哪些缘才能构成见乞不与戒? 答: 具有四缘: 一,是乞丐确实是不能维持生活的乞丐, 二,乞丐想就是在你的心中,认定对方有困难,自己有能力帮助,而没有帮助; 三,见乞丐明明见到乞丐,却假装没有看见,不愿意施舍; 四,应施不施就是一切有困难的人,不管是认识或者不认识,自己有能力帮助,却不想帮助,比喻,希望工程、自然灾难、扶贫救助等迫切需要大家帮助的事。 更多纯智法师佛学问答

  • 看到乞丐为什么一定要施舍呢?

    看到乞丐为什么一定要施舍呢? 答:因为菩萨是最慈悲的,看到众生受苦,就好象自己受苦一样,况且又有哪个人自己不愿意做人上人,如果不是遇到灾难或者其它什么原因,使愿意做人下人而当乞丐,所以只要是菩萨甚至佛教弟子,看到乞丐,本着同情心,不管多少,一定要施舍。须知这些乞丐,按《是三世因果经》上说,前世就是太小气,不知道施舍,今世才受报沦为乞丐。虽然有些乞丐是伪装的,目的是为了骗钱,但是菩萨不管这些,只管施舍,不管其它。 更多纯智法师佛学问答

上一页 1.. 3 4 5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