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印法师
  • 在生活禅夏令营二十届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在生活禅夏令营二十届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传印 (2013年7月24日) 各位领导, 各位授课法师、老师, 各位来宾、各位营员: 当此赵州茶醇香、柏子望秋实的大好时节,生活禅夏令营图片实物展览暨夏令营二十届纪念大会隆重举行,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并

  • 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传印法师  传印  菲律宾大乘信愿寺住持  前言  有史以来,不论东西方,宗教信仰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科技资讯发展迅速,能源物资逐

  • 佛教的社会责任

      本人来自菲律宾,长时间居住海外。中国的昌盛繁荣,综合国力不断地增强,对世界的影响力逐渐提高,这使海外的华人,华裔得到当地政府的保障与尊重,也使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宣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然,佛教

  • 天台宗六即佛义

      一、引言  传印法师著述  在上一期(第23期)的《法源》上,刊载了拙文《天台四教颂略释》,文章的末尾顺带地刊载了《六即佛颂》。想不到,这《六即佛颂》竟而引起了一些同学的关注,有不少同学在课余时

  • 世界众多,分四大种类 世界众多,分四大种类

      土,即世界,为众生所依居处。众生为正报,世界(土)为依报。众生不能离开所居世界,既有正报,必有与之相当的依报,所以,说依报便包含了正报。如所谓佛国土、佛世界,便意味着即为诸佛菩萨。乃至如所谓地狱世界,便意味着地狱中受苦众生。

  • 佛教教育要赶时代,不能视而不见

      佛教教育要赶时代 不能视而不见  传印法师  文革以后佛学院和50年代、60年代有本质的不同,现在是要赶上时代,提高发展,提供条件,鼓励我们加强发展,给我们的空间前途开拓很广,很广远。过去是改造思

  • 净土决疑论讲记

    净土决疑论讲记

  • 修学佛法,绝不可离开净土法门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示生人间,说种种法,度脱众生,无非为了怜愍我等凡夫,迷昧自心,沉没六道,妄受生死剧苦。佛陀兴无缘大慈,运同体大悲,救拔我等,观机施教,应病与药,为对治众生无量烦恼,广说无

  • 慧远大师的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内容提要:慧远是中国汉地早期佛教奠基人之一,他所创建的庐山僧团是汉地教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庐山僧团的僧制建设,为中国佛教早期教制的构建提供了新型的僧团模式。同时,在修行理念统一方面,庐山僧团禅慧并重

  • 印光法师小传 印光法师小传

    一、简状  印光法师,法讳圣量,自署常惭愧僧。1861年出生于陕西省合阳县,俗姓赵。幼攻儒书,21岁出家,22岁受具足戒。行脚参方,博学多闻,勤于劳作苦行,而以净土法门为根本之修持。33岁,由北京至普陀山法

  • 传印长老:佛法是心法 传印长老:佛法是心法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发现了人生规律—缘起性空而因果相续。他自己遵循这一规律而成佛,又向世人揭示出这一人生规律,劝喻世人遵循这一规律,皆可成佛。  一、佛教的根本是佛法,佛教大乘

  • 传印长老:人间佛教的生活禅模式 传印长老:人间佛教的生活禅模式

      俚句曰:  故人已赴准提会,堪忍苍黄三度更;  堪喜遗人无价宝,生活禅法放光明。  传播佛教,有两大环节,最为要紧:一者契理,二者契机。契理,即上契佛教大乘菩萨道之真精神。契机,即适应大众,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5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