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峰法师
  • 二半居士

    二半居士 ——献给那些未来的同参 昨天周六,又逢弘法部的活动日。来了许多学员,还有几个孩子特地从上海赶过来。每周这个时候,平日里宁静的小院顿时生机盎然,宛如花墙间透出的绿叶。 下课的时候,经常对他们说:“你们不是回家去,而是暂时离家。” 许多年轻居士开始把这里当做家,三宝是大家精神的家园。 做为出家人,我从心里希望这些年轻人都象我一样——男人不娶,女人不嫁。 否则,他们都去和佳人才子转悠,我不是没人玩了吗! 当然,这是个笑话。呵呵!好象有点自私吧! 看到有些同学学佛之

  • 有情有义

    有情有义 十几年前,还是居士的时候,听过星云法师一套名为《有情有义》的开示。 那时,刚接触佛教不久。每天晚上,躺在床上,walkman中传来老和尚厚重的夹杂着苏北口音的普通话。每个故事,充分体现了老人人生的脚步,展示了他做人做事的精神。那段时间,是我非常开心的日子。 佛陀是人,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听完之后,得出这个结论。 佛陀降生在人间,他没有不食人间烟火,也要面对爱情、友情、亲情等种种世间的情感。 菩萨,又名觉有情,听到这个词就备感亲切。是啊,众生本来就是有情,怎么可能变

  • 追梦的人

    追梦的人 阿姜查尊者用蛇来形容快乐与痛苦,将二者比做蛇头和蛇尾,认为快乐其实是痛苦的一种精美形式。 一般,人们在追求快乐的时候,眼睛总是注视着结果,忽略了通向快乐之路的过程。 今天中午,坐在电脑前,听到咚咚的敲门声。说了声请进,一个陌生的男孩手上拎只公文包走了进来。他径直朝我走来,我招呼他在门口的椅子上坐下。 看上去,他的面孔黑黑的,日子过的一定不轻松。他自来熟的和我寒暄,打听一些我个人的情况,我也盘算着他来的目的。 “你从事什么职业?”我首先发问。 “建材推销,”

  • 客堂里的故事

    客堂里的故事 竹林是个扬州女孩,两年前,在客堂的时候我们认识。她在苏州一家公司做业务,工作比较忙。不过,逢到周末,她一定抽空来西园,每次总会带些鱼虾放到放生池。李居士经常随喜她,看的出来,她也很高兴。 她来到西园,一般会到客堂先坐坐,喝点水。熟悉之后,我们问起她学佛的经历。她家里除了她之外,没有第二个佛教徒。有时,她也会为此烦恼。 我的办公桌上有只花瓶,我经常往里面插点鲜花,诸如马蹄莲、睡莲之类。 竹林发现后,来的时候经常带些花来。 一天中午,来了两位法师,和我谈些事

  • 母亲来西园

    母亲来西园 出家快五年了,母亲从未来过寺院。这倒不是她不想来看看,在研究所读书的时候,她考虑孩子要学习,常说等到毕业后,一定要来。毕业之后留在西园,常住的事情也比较多。每次通话,听说我很忙,她总是不好意思开口。 母亲节前夕,弘法部计划组织一个纪念活动。期间,安排学员的母亲来参加。当时,也想到邀请我的母亲来参加。既让她满足多年的夙愿,也想令她了解出了家的孩子没有远离人群。不是出家,而是回家,找到理想中的家园。 自己的孩子出家之后,不但没有少了个儿子,而且多出了更多的

  • 心灵之旅

    心灵之旅 现代社会,都市中的人群每天面对着大量的信息和事务,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生活节奏越发加快,多方压力交合,各种烦恼也层出不穷,需要通过正当的途径来放松身心。 旅游,若干年前还是少部分人的专利。今天,早已为越来越多的人群选择。登山、看海,传统的项目,已没有什么新意,不再为大家关注。寻找一种新鲜的旅游方式,成为部分人群的目标。 人在旅途,记得小的时候听过这首歌。生命的轮转把每个个体从一个空间带到另一个空间,由一个角落带到另一个角落。有时,我们的周围还有些伙伴。

  • 同学来访

    同学来访 昨晚九点,接到小朱的电话。 “在哪儿?” “我今天到苏州,和同事一起来出差。” “我腿受伤了,没法来接你,自己过来吧” “我和小吴离了,明天来看你” “哦!那见面再说。”我挂上了电话。 小朱是我高中时同桌,算起来有十年没见面,偶尔通上电话,也是说些问候的话,无关痛痒。 读书那阵子,我们有时在一起玩。他比较早熟,个子也高,喜欢把头发梳成三七开。在八十年代末期,还是挺流行的。小朱的学习中等偏上,由于是职业学校,没有高考的压力,他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交朋友身上。无论是其

  • 给双亲,一声感恩您!

    给双亲,一声感恩您! 母亲来寺院,给我带了一只手提箱。这已是第二只了,或许她感觉到我是个爱跑动的僧人,多个箱子迟早用的上。听说我生病,她要给我钱,我坚持不要,她一定要给,我不好拒绝。 给她安排住下来,她提出要到我的寮房看看,被我一口拒绝。倒不是怕讥嫌,更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自从身体不好之后,房间乱的一团糟,换下的衣服放在盆里有十几天了,还没来及去洗。母亲爱干净,给她看到一定会很难过的,我要把最光彩的那一面留给她。 她来的那天中午,苏州下起了雨。第二天,本想陪她出去走走

  • 洗心莲社

    洗心莲社 若干年前,就想动笔介绍缘至老人和他的洗心莲社。后来,一再耽搁,直到今天。 提到近代净土宗的大德,一般人首先会想到印光老人,或者了然、德森等法师。民国时,除了上述几位大德在姑苏弘扬念佛法门外。金陵城内凤凰台下有一念佛道场,当年也为莲友所关注,其名“洗心莲社。” 莲社规模不大,其住持为缘至老和尚。据说,老和尚出生殷实之家。中年,一月之间,妻子儿女相继离世。遭此打击,遂放弃世俗一切,遁入空门。出家后,潜心净土,专修弥陀一门,发明洗心念佛一法。 莲社位于城西南,仓

  • 僧在江湖

    僧在江湖 江湖一词,据说源于佛教,最初,禅宗丛林大都出现在江西、湖南地区。当时一些大德,如马祖、百丈等住持一方,吸引天下衲子纷纷皈投。所以,一时两地道场兴旺,住众不下万指,走江湖也由此出现。后来,泛指四方各地,也指代那些靠卖药卖艺生活的人。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常在武打小说或者电影中出现。幼时,对江湖的印象似乎就是打打杀杀,爱恨情仇。正义与邪恶,少林与武当,从大漠到大海,从岭南至草原,一叶扁舟,一骑骏马,单身只影,为了一个诺言,一个使命,可以不顾一切,披星戴月,勇

  • 当爱已经结束

    当爱已经结束 又是个周末,来些老面孔,又不乏新人。 今天《百法》讲到六根本烦恼,有情的标志性特征。寂照解释的非常到位、生动,几个对佛教一无所知的人在听了后都深有感触。 慧思陪一个同事过来,据她介绍那个男孩子最近遭遇到感情方面的麻烦。希望他在这里,聆听佛法的智慧,在晨钟暮鼓的熏陶下,能够唤醒生命的美丽。 男孩穿着一件黑色T恤,看上去很结实,眼神中流露出一点不安。向我介绍的时候,明显有点紧张。他自己介绍他和那个女孩交往时间不长,两个人本来已经决定结婚,对方的父母对未

  • 千年的寂寞

    千年的寂寞 心是生命的主宰,心是生命的坐标,心是生命的源头,心是生命的终结。 千姿百态的世界发轫于千变万化的心 ,千人各面也离不开千奇百怪的心态。 佛心如镜,山来显山,水来显水。来者不拒,去者不留。 凡心如猿,六根放纵,向外驰骋。顺境贪着,逆缘嗔怒。 动中不查觉,心意迷乱。阻隔外缘,顿见其忐忑不安、左右飘忽。 耐住寂寞、安于平淡,说起来轻描淡写,可事到临头,透过能有几人。 选择寂寞,享受孤独,的确乃大丈夫所为,需要直面人生,刺透两边,当下承当的精神。 人世间,终日忙碌辛苦究

上一页 1 2 3 4 ..7 下一页7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