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法师
  • 禅旅之路

    禅旅之路 文/释本性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佛教,有史以来,诸佛菩萨,历代高僧,为法忘躯,天南地北,天涯海角,禅旅之路,无限延伸。 释迦佛陀,弘法一生,其足迹遍布五

  • 不如吃茶去

    不如吃茶去 文/释本性 近日,应邀赴武夷山,参加有关禅茶的雅聚。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曾经,郭沫若这么说。武夷的山与水,确实,有不少地方是独步天下的。此次,友人热情,活动之外,还安排深入桐木关,让我们感受名茶金骏眉之源的灵气秀韵。于其之幽之静,幽中流清,静中鸟跃,几令我流连忘返。 有说,武夷山是千载释儒道,万古山水茶。也因此,品赏好山好水,目不暇接外,一路上还有品不尽的极品妙茗。 关于极品好茶,真是老天的慈悲恩赐。我们佛家,尤其禅僧,一直以来,与茶结有深缘,不仅

  • 佛教是东方文明的特质

    中国佛教,既是东方的文明,又是大中华地区的文明。其精神核心或特质,我的总结是:慈悲、包容、自

  • 寻找我们的香格里拉

    寻找我们的香格里拉 文/释本性 生活,是间大房子。 太空阔,则嫌无聊、寂寞! 太拥挤,又嫌嘈杂、喧嚣。 太简易,则嫌辛酸、艰苦。 太奢华,又嫌压力、焦躁。 太乡村,则嫌没有高楼大厦与灯红酒绿,没有地铁与没有网吧。 太都市,又嫌加班堵车与人如潮涌,空气污染与草木稀缺。 于是乎,从古至今,一个样:大家都在想,有个既不五浊恶世,又不穷山恶水的地方。那地方,有佳山秀水、美花丽草、清风明月。最好还有一樽茶,一棋局,一诗卷,一炉香。还有高水流水数知音。 但是,往哪找呢? 哪里,有呢? 我很羡

  • 迦叶拈花,阿难痛哭

    迦叶拈花,阿难痛哭 文/释本性 近日,我过灵山。 灵山之上,花已枯,果不结,荆棘生。 我见迦叶拈着枯花,千二百五十人面面茫然相视,阿难痛哭! 昨回,又出行。 高速路上,车祸了,路被打了个死结,车车相堵,堵成条硬化的血管,堵成条闭塞的气管。 路被堵,难道交通断了。 迦叶拈枯花,阿难又痛哭,难道传承绝了。 遥想当年,释迦教主,迦叶上座,一尊拈花,花色是那么的鲜艳欲滴,一尊微笑,笑容是那样的灿烂闪烁。灵山之上,空明云净,一尘不染。月光星光,光光辉映。心光灵光,光光交融。那是怎样的心照不宣

  • 世事如幻且淡然

    世事如幻且淡然 文/释本性 世界,从来就不是扁的,曾经,有人说是,人们也就:是! 曾经,也有人说是方的,大家也就相信是方的。 后来,有人告诉我们说,错啦,以前全错啦,世界,是圆的。好,那就圆的吧。 我们,凡夫的感知,就是这样。 从这头看那头,路是这宽那窄;站在海岸看海上,水天相接;坐在飞机里,看蓝天白云,看青山绿野,天在飘移,山在飘移。怪不得呢,古代禅师就说: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中文里,有成语如: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形形色色、气象万千,等等。这些,要说明的

  • 还回那香与果

    还回那香与果 文/释本性 小时候,我是个贪嗔痴慢疑俱全的人。 我常常随外婆到门前大海岸边的某处,于那妈祖娘娘信仰的遗迹点,上支香供个果。但是,娘娘没有满足我的愿望,于是,我不满了,心生怨恨,于有一天,自己悄悄跑到那里,把那里一支尚在燃着的香拔掉,把尚在供着的一个果取走。因为,我想,既然不灵,我就要把自己曾经付出的重新索回。 待我稍长,感觉当时那种做法似有不妥,于是,又悄悄地跑到那里,乞求娘娘的原谅,以希减少罪过,但却不肯深刻地忏悔,却以当时年小为犯错的借口。 及我长成少年

  • 六道轮回现形记

    六道轮回现形记 文/释本性 佛教有六道轮回之说,很多人不理解,但从法眼观众生,众生每天都在六道轮回中。 近日,我应邀作为“文化中国·名家讲坛”主讲人,讲授“中国禅”于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在新加坡时,承办方热情,安排参观夜景,其中一个点就是赌

  • 佛陀的革命

    佛陀的革命 文/释 本 性 佛教是拯救解脱心灵的宗教,也是革命的宗教。 佛陀是神圣伟大的心灵导师,同时,也是革命的导师。 2500年前,佛陀在印度大陆创立佛教,开出洁净人类心灵的妙方。同时,也一反当时当地社会的落后文化,首创民主文化,首倡民主之风。 佛陀的革命,主要体现在: 1、挑战婆罗门教为主导的国家统治思想——推出缘起论,高倡自由! 国家统治思想——婆罗门教有三大纲领: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主要提倡梵天创诸神,创世界,诸神与世界依梵天而存在,梵天是唯一真理,唯一主

  • 工厂是道场,工作是修行

    工厂是道场,工作是修行 文/释本性 我曾有文:《生生死死为哪般?》。在该文中,我阐述了生,为了什么生?死,为什么死?结论则是:人的求生或求死,生或死,都是为了趋于至善,回归至善,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生命的最大目的。 基于此,我们就理顺与解决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工作?为什么学习?为什么生活?为什么修行?乃至,为什么当官?为什么经商?答案是,做这些,都是为了趋于至善,回归至善!如果,谁的生与死或求生与求死,其结论与此不同,那么,便是有违圣教,有违圣道。 如果,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趋于至

  • 生生死死为哪般

    生生死死为哪般 文/释本性 有人幽了保安一默,说他是世界上最认真最勤奋的哲学家。因为,每天,没有离开他的问题就是:哪来?去哪?是谁?找谁?干嘛?为啥? 这些问题,对保安而言,看似幽默,实则不然。即使,征对包括保安在内的所有人,也都是个严肃的话题。 大家知道,人的一期生命,是很短暂的。在古代,七十古来

  • 我们的教育怎么啦

    我们的教育怎么啦 文/释本性 我很敬佩王石,这不因他是有成就的企业家,而是因为,他60岁时,还重新步入大学,拿起书本,与青少年们一起,进修、充电。从老总到学生,他这一学,就是两年。有人采访,问他,既已功成名就,又这么大岁数了,还到这哈佛进修,为了什么?他的回答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修为,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这让我想到两个字:教育。 佛教界有句流行语:佛教是一种教育,是一种生命的教育。 这里,暂不说佛教的教育。先看看我们今天的社会教育: 2011年4月1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已

上一页 1 2 3 4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