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寺坐落于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付庄办事处。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沂州志》载,在州西南四十里,发源龙泉寺,周围一丈五尺,深三尺。《临沂县志湖泉》:龙泉,在城西南龙泉屯,停泓无际,绿竹环之,下流入水。为土人祷雨之所。
泉周围砌以石池,石板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形图案,各具神形,惟妙惟肖。泉口用青石精雕一龙头,水就是从这里流出来的,被人们称为“神龙吐水”。龙泉不但坚固、大方,而且美观、神秘。每逢冬晨天阴、暮霭沉沉之时,泉里冒出一股又轻又白的水气,把泉笼罩起来,石板上的龙也活跃起来,腾云驾雾,蔚然壮观:有的在翻滚,有的在舒展着身子,有的在低头戏水,有的昂首挺胸,有的亲密交谈。……,它们尽情地嬉戏,把这里当成都了龙宫的空中花园。在烈日当空、万里无云之时,这里清凉极了。走到泉前,凉气包围着全身,便有凉意。泉水清澈见底,泉里的太阳也发出金灿灿的光芒,和天上的太阳互相映衬,但却是天壤之别。据说过去泉里经常放养鲤鱼,小者尺余,大者数尺,但村人相戒为龙,莫敢取食。水昼夜不息地流出来,来这里取水的络绎不绝,把这清鲜的活水取回家。
泉周围原来只有一个自然村,称“龙泉屯。”后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分而为四。以泉为中心,泉南为“前龙泉屯”和城子,泉北为“后官庄”和“后龙泉屯”。
前龙泉屯位于罗庄区付庄办事处驻地南2.5公里。因此龙泉以南,称“前龙泉屯”。
“后龙泉屯”因在龙泉以北,称之为后。
泉边原有龙泉寺,当年香火极盛,为天旱祈雨之所。每逢旱季,附近数十里村民均来祷雨,蓬头赤足,极备虔诚,虽胼手胼足不敢叫苦。苦人祈雨,以期吃饱穿暖。如今再无人来烧香求拜,人们不也照样丰衣足食吗?但泉确实已失去昔日风采,活水变为死水,清洁变为污浊。今又逢百年不遇大旱,也不知此泉的龙脉已逝去何方。
普照寺以双重山门、大雄宝殿及摩椴楼为中轴线,组成四进式院落东西配以展庑、禅房、花园等。山门前高台砌筑,石狮列峙。进门为一院,钟鼓二楼分列东西;西北城上嵌碑碣8砖;东北墙下立着明、清时重修碑。
广西南宁天宁寺“先有天宁寺,后有南宁城”,历史悠久的天宁古寺,前身为始建于唐朝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的龙兴寺,是南宁创建年代最早的佛敦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280年的历史了。
据清代《宜宾县志》和《叙州府志》载:千佛台,于中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开凿,并先后在千佛台上建千佛殿、观音殿。北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始建佛祖寺。时香火鼎盛,成为蜀南佛教丛林。北宋黄庭坚留有“
安国寺俗名北寺。在县治西北二百五十步。唐开元元年(713)建。初名镇国海昌院。(安国寺志:会昌初〈841〉莲花涌地而出,僧法昕乃於放生池废址肇葺禅居,延齐安国常主院焉)。会昌五年(845)废。大中四年(
般若寺是都江堰市城北胜境之一 ,坐落在丹凤山南麓,始建于明代宣德四年,明末被毁,清康熙三十八年有僧海林,自郫县金龙寺来开山修葺,又得楚僧东影飞锡于斯,募资纠工,于雍正四年重修殿宇。
广福寺,亦称“庄子沟寺”、“光福寺”。位于川口镇西北13公里处,在今北山乡西北4.5公里的庄子沟村。建于民国五年(1916),主寺莲花台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举行庙会,请来数僧念经。1958年有殿堂3间
护国寺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
江西省云居山真如寺也叫九江真如寺,真如寺位于江西省永修县西北的云居山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云居山真如寺,因山峰常年云蒸霞蔚,李唐后改称云居山真如寺。古往今来,云居山以其秀丽天成的风景和佛教禅宗著名道场被人们称道。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