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龙华寺
龙华寺,徐州八大古寺之一,为法显所建,是中国第一座具有印度建筑风格的寺院,法显在彭城(今江苏徐州)羁旅“一冬一夏”,按龙华图修建了龙华寺。郦道元《水经注·泗水》云:“(泗水)又东南过彭城县东北,泗水西有龙华寺,是沙门释法显远出西域,浮海东还,持龙华图,首创此制。法流中夏,自法显始也。其所持天竺二石,仍在南陆东基堪中,其石尚光洁可爱”。由丁福保先生编纂的《佛学大辞典》称徐州龙华寺“实中国第一佛寺矣”。法显龙华寺是中国第一座龙华寺,中国现有同名佛寺数十座:如上海龙华寺、绍兴龙华寺等。
徐州除了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更有可歌可泣的文化遗痕。最富开展价值的典故当属法显大师的传奇故事,法显大师是中国西赴印度取经第一人,历经千辛万苦生死交迫,带回珍贵的佛陀经论,长期驻锡于徐州,并修筑龙华寺,宏扬法务利益群生。北魏时期兴化寺恭塑了中国最早最大的阿弥陀佛圣像。因此,徐州称得上是中国佛教的第一城。佛法的菩提种子,由这儿发芽、茁壮、开枝散叶,蔓延出一片繁华似锦的大乘佛法圣域。追寻历史遗留的吉光片羽,逐步拼凑出一幅法雨普施的佛教盛况,这是徐州曾经光芒万丈的历史扉页,也是值得讴歌千古的文化遗产。
东汉时期彭城就是与洛阳并存的一个佛教传播中心。这个佛教传播中心的历史地位究竟维持了多久,现在还没有可靠的史料证实。但又历两个世纪之后的公元412年,彭城却因为中国佛教史上被尊为十大高僧之一的法显的到来,使彭城在佛教传播中心的地位得以重新彰显。
据史料记载: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62岁的法显鉴于经典缺乏流派纷争,偕同慧景、道整等十人,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经过五年的艰苦跋涉,于公元404年和道整两人到达印度,其余八人或中途送经返回,或死于路途。法显到达印度后遍访佛陀圣迹,潜心学习梵文,抄录经典,于公元409年离开印度,坐船来到斯里兰卡,在斯里兰卡又住了两年,搜求到几部经典,最后于公元411年9月,乘商船从斯里兰卡循海东归,经过一年多的漂流,因遇风浪漂流到一个叫耶婆提国的地方休整了五个多月后,离开该国。1761年据法国研究法显《佛国记》的历史学家歧尼的考证,法显一行登陆的耶婆提国就是现在的墨西哥国的亚加布哥港,因此法显又被西方历史学家誉为发现美洲大陆第一人。
就是这么一个壮举完全可以震惊全球的僧人,在受尽千辛万苦游历了三十多个国家之后,于公元412年9月17日漂流到青州长广郡牢山(今青岛崂山)登陆。据史料记载:法显在崂山登陆之时,正值刘裕之弟彭城内史刘道怜在主持青兖徐的日常政务。刘道怜闻有沙门持经泛海而至,遣人迎至彭城。法显问此是何国,答曰:“此青州长广郡界,统属刘家(指刘裕)。”法显到彭城时恰逢刘裕督军攻伐后秦,后秦将亡,长安道阻,法显无法西去长安。因此法显只得在军事重镇彭城居住,一年后才辗转到达金陵道场寺。
法显在彭城羁旅“一冬一夏”,不光见于正史,也有别史为证。据《晋文杂录》所记“昔晋沙门法显励节西天,历游圣迹,往投一寺,大小逢迎。显时遇疾,主人上座,亲事经理。勅沙弥为客僧觅本乡斋食。倏忽往还,脚有疮血。云:往东土彭城吴苍鹰家求食,为犬所啮。显怪,其旋转之间,而游数万里外。方悟僧人非常人也。后显随船还国,故往彭城。追访得吴苍鹰,具状问之,答有此事,便指其血涂门之处。显曰:此罗汉圣人血也。当时为吾觅食,为何遂犬啮之?鹰闻惭悚,即舍宅为寺”。后法显在彭城居住期间,在彭城按龙华图修建了龙华寺。
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泗水篇》中云:“又东南过彭城县东北,泗水西有龙华寺,是沙门释法显远出西域,浮海东还,持《龙华图》,首创此制,法流中夏,自法显始也。其所持天竺二石,仍在南陆东基堪中,其石尚光洁可爱。”龙华图即印度佛教寺院的形制图。郦道元出生年代比法显在彭城传教说法的年代晚52年,从其语中“其石尚光洁可爱”推论,法显所建之龙华寺,不仅是按印度图纸所建,而且用了从印度佛祖寺院带来的两块石料,如非郦道元亲眼所见,断不会道出“其石尚光洁可爱”的。正因为这个缘故,彭城龙华寺“实为中国第一寺”的说法屡见于典籍,到清代咸丰年间为翰林编修俞樾“一锤定音”,然而这里的第一寺是指其建筑风格而言,因为法显是中国第一位到过印度而且亲眼见过印度寺院形制,返回中国的僧人,龙华寺是其东归中土后亲自指挥并按印度寺院建筑风格在中国建造的第一座寺院。近代佛学大师丁福保也力主此说,所以在其主编的《佛教大辞典》龙华寺条称:“徐州龙华寺实乃中国第一寺也”。是说这才是中国的第一佛寺的意思。
晋.高僧法显因中土佛教戒律残缺,为华夏舍身天竺(印度)求法第一人。法显取经浮海东还,曾在彭城羁留一年因有故事流传,当时长安姚秦政权危在旦夕,其佛教中心也随着一代禅师鸠摩罗什去世,业已衰败,致使法显在彭城排徊歧路。当时重镇彭城先后受到北徐州刺史刘道伶(刘裕二弟、《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生父)即后任监淮(河)北诸州军事的北徐州刺史刘怀慎款待,并资助其创建汉地第一座融合印度风格早期佛塔,法显将自印度绘制龙华图佛像与塔内供养。因称龙华寺。并安居其内,整理初译贝叶经,并与卢山慧远书信来往,慧远乃江南佛教领袖,得知其事“闻风而悦”谴人书信祥问法显“游历所经”。 法显在徐期间还作《天竺游记》(即《佛国记》原始略本)。
普照寺以双重山门、大雄宝殿及摩椴楼为中轴线,组成四进式院落东西配以展庑、禅房、花园等。山门前高台砌筑,石狮列峙。进门为一院,钟鼓二楼分列东西;西北城上嵌碑碣8砖;东北墙下立着明、清时重修碑。
广西南宁天宁寺“先有天宁寺,后有南宁城”,历史悠久的天宁古寺,前身为始建于唐朝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的龙兴寺,是南宁创建年代最早的佛敦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280年的历史了。
据清代《宜宾县志》和《叙州府志》载:千佛台,于中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开凿,并先后在千佛台上建千佛殿、观音殿。北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始建佛祖寺。时香火鼎盛,成为蜀南佛教丛林。北宋黄庭坚留有“
安国寺俗名北寺。在县治西北二百五十步。唐开元元年(713)建。初名镇国海昌院。(安国寺志:会昌初〈841〉莲花涌地而出,僧法昕乃於放生池废址肇葺禅居,延齐安国常主院焉)。会昌五年(845)废。大中四年(
般若寺是都江堰市城北胜境之一 ,坐落在丹凤山南麓,始建于明代宣德四年,明末被毁,清康熙三十八年有僧海林,自郫县金龙寺来开山修葺,又得楚僧东影飞锡于斯,募资纠工,于雍正四年重修殿宇。
广福寺,亦称“庄子沟寺”、“光福寺”。位于川口镇西北13公里处,在今北山乡西北4.5公里的庄子沟村。建于民国五年(1916),主寺莲花台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举行庙会,请来数僧念经。1958年有殿堂3间
护国寺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
江西省云居山真如寺也叫九江真如寺,真如寺位于江西省永修县西北的云居山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云居山真如寺,因山峰常年云蒸霞蔚,李唐后改称云居山真如寺。古往今来,云居山以其秀丽天成的风景和佛教禅宗著名道场被人们称道。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