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

佛教基础 | 作者: [投稿]

简介

  古代印度的五类学科。全称五明处,即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和内明。前四明是各学派共同的,后一明各学派各有自己的典籍、宗旨,内容亦不相同。如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教义为内明,婆罗门教则以四吠陀为内明。大乘佛教积极主张利益众生,以五明为学人所必学的内容,并认为它是圆成佛果的“大智资粮”。

  梵文Pancavidya的意译,亦称“五明处”。“明”谓学问、学科,为古印度的五门学科,概括了当时所有的知识体系。此所谓五明为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内明。前四明是各学派共同的,后一明各学派各有自己的典籍、宗旨,内容亦不相同。如佛教以三藏十二部经典教义为内明,婆罗门教则以四吠陀为内明。大乘佛教主张积极利益众生,以五明为学人所必学的内容。《大乘庄严经论》卷五云:“若不勤习五明,不得一切种智

分类概述

声明

  研究语言和名、句、文身等如何构成的学问。义净说“西方” 6岁童子开始学《悉谈章》等声明著作。中国唐代沙门智广撰有《悉昙字记》,即此类专著。藏文大藏经中译有声明专著近40种。

工巧明

  包括的范围很广,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五“工业明处”称:农,商,事王,书、标、计度、数、印,占相,咒术,营造(雕塑),生成(豢养六畜等),防那(纺织、编织、缝纫),和合(调解争讼),成熟(饮食业),音乐等十二种均属此。

医方明

  相当于现代的医药科学和医疗技术。释迦牟尼在世时,其弟子耆婆(王舍城名医)对医药就有所贡献。随着佛经的传译,天竺医术也传入中国,佛经中的“地水火风”和“四百四脖之说,早为中国古代医学界所采用。义净译的《金光明最胜王经·除病品》中曾讲到风、热、痰荫、总集等病和针刺、伤破等8种治疗方术。融合汉、英藏医学的西藏《四部经典》也颇负盛名。

因明

  印度逻辑学。印度正理派首创。印度佛教瑜伽行派学者弥勒、无著在《瑜伽师地论》中用“论体”等七事来作解释,重在辩论术方面的研究。到了陈那作《集量论》,把它发展到以“量论”(带有认识论的意义)为主要内容的探讨。北魏延兴二年 (472)吉迦夜译《方便心论》,梁大宝元年(550)真谛译《如实论》,因明之学开始传入中国。其后玄奘传习因明,译有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和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正理论》。后窥基作《因明入正理论疏》6卷,成为汉地研习因明的主要典籍。从此因明在中国佛学界中得到广泛流传。

内明

  即佛学,指释迦的言教,包括菩萨藏和声闻藏两类教典。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三《闻所成地》的解说,“内明处”略有4种相:①由事施设建立相(指经、律、论的建立);②由想差别施设建立相(指佛教专有名相的建立);③由摄圣教相(指解释佛教教义的理论);④由佛教所应知处相(指佛教所应知道的法数)。

热门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