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是公元691年唐代高德义净在南海室利佛逝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时的作品。书中记载玄奘西行回国(645)以后,到本书写出为止的四十六年中间,中国僧人和朝鲜、越南僧人以及中亚细亚僧人西行求法的一些事迹。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述从(641年)到(691年)间到印度和南海访问的57位分别来自大唐、新罗、睹货罗、康国、土蕃的禅师、法师的事迹,此外兼述经济、风俗及旅行路线,为研究7世纪南洋诸国状况和国际交通的重要资料。传中记述当时的中国僧人玄照、道希、师鞭、道方、道生、常愍、常愍弟子、末底僧诃、玄会、质多跋摩、文成公主你母两子、隆法师、明远、义朗、义朗弟子(义玄)、益州智岸、会宁、信胄,彼岸、高昌智岸、昙润、义辉、唐僧三人、道琳、昙光、一唐僧、慧命、玄逵、善行、灵运、僧哲、智弘、无行、法振、乘悟、乘如、大津及附传贞固、僧伽提婆、道宏、法朗等四十四人,朝鲜僧人阿离耶跋摩、慧业、玄太、玄恽二新罗僧、慧轮、玄游等八人,越南僧人运期、木叉提婆、窥冲、慧琰、智行、大乘灯等六人、中亚细亚僧人佛陀达摩、僧伽跋摩两人的西行求法情况,大部分是每人一传,也有几篇是两人或三人的合传。各传篇幅一般多是数十字乃至一千多字的短文,篇中有些传后还附有四言或五、七言感叹或赞颂的诗偈。前面列举的人物,据作者自叙是:“多以去时年代近远而比其先后的。”而作者本人游学的事迹,则分别记述于玄逵传后及无行、大津、贞固等传中。
本书各传大都记述各人的籍贯乡里、西行所经的路线和在各国学习佛法等情况。文虽简短,却保存有相当多的当时佛教史料和一般史料。
当时诸僧出国西行的路线,已因中国与邻国人民之间来往频繁,交通知识的进展而有水陆不同的路线。在陆路方面,如道宣《释迦方志·遗迹篇》说:大唐使者前往印度有三条道路:一条是东路,由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兰州市西北)西北经鄯州(今青海省乐都县)、吐蕃(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等地,通过泥波罗(今尼泊尔)往中印度。一条是中路,由鄯州经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县)、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县)、沙州(今甘肃省敦煌县)、瞿萨恒那(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佉沙(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朅盤陀(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县)、迦毕试(今阿富汗境内)、伐剌拏(今巴基斯坦西北境,印度河西之本努)等地往中印度。一条是北路,由长安经瓜州(今甘肃省安西县)、伊州(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高昌(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蕃县)、屈支(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葱岭北面热海(今苏联伊西库尔湖)、笯赤建(今苏联哈萨克境内)、铁门(今苏联乌兹别克境内)、乌仗那(今巴基斯坦境内)、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等地至中印度。这三条路线中,第一条东路,即由长安贯通西藏地区经尼泊尔而往印度的路线,也就是唐贞观、显庆中李义表、王玄策等前后三次出使印度所经行的道路。第二条中路,即由天山迤南的戈壁南道越帕米尔高原经阿富汗入印巴次大陆的路线,也就是玄奘于贞观十九年(645)由印度回到长安所经行的道路。第三条北路,即由天山迤南的戈壁北道经帕米尔高原北面过阿富汗、巴基斯坦而入克什米尔的路线,也就是贞观三年(629)玄奘由长安前往印度所经行的道路。在本书中可以看出,当时玄照、道希、师鞭、玄太、玄恽道方、道生、末底僧诃、文成公主你母两子、慧轮等人西行,似都走了东路;玄照第二次西行以及玄会、质多跋摩、隆法师、唐僧三人,信胄等人西行,则大概是走了北、中两路。
又传中诸僧泛海西行的,比陆行的为多。这是由于当时海上交通已因航海术的进步而相当发达的原故。《唐书·地理志》载有一条由广州出发,经屯门山(香港迤北)、占不劳山、陵山、门毒国、古篁国、奔陀浪洲、军突弄山(以上均今越南沿岸)、罗越国(今马来半岛南端)、佛逝国间海峡(今新加坡海峡)、诃陵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师子国(今斯里兰卡)而到印度的航线。本书所载义净、明远、义朗、义玄、会宁、大乘灯、道琳等三十七人的西行,主要是走这条路线;但也有由钦州、合浦或交州登舶,也有行到诃陵、佛逝或师子国而止,也有航经扶南(今柬埔寨)、郎迦戍(今泰国南部)或诃利难罗国(今缅甸西部阿拉干地区)等地。
另外还有如本书《慧轮传》所说,三世纪间,中国二十多僧人从蜀川牂牁道出至中印度的路线,即经今滇、川边境及缅甸北部往阿萨姆的道路。后来慧琳在《音义》中,对这方面曾有详述。
本书所载当时僧人西行的不同路线,保存了古代的中国同亚洲各国陆海交通的历史资料,这是本书的特点。
《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共一卷,260字,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为《金刚经》降伏其心篇,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余卷中的一节。
【僧伽吒】(法师开示读音为sēng qié chà)(术语)又作僧伽多。译曰集会。法门名。僧伽吒经一曰:“有法门名僧伽吒,若此法门在阎浮提,有人闻者悉能除灭五逆罪业。”
即《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又译《大方广十轮经》。本经与《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相比,篇幅、内容更为浩大。
唯识三十颂唯识三十颂【唯识三十颂(Vij?āpti-mātratā-siddhi-trim?aka-kārikā-?āstra)】 印度佛教大乘瑜伽行派论书。中国佛教法相宗所本主要论书之一。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原文不分章分成上下两篇,后改分为81章,通行本为5162字,传说为老子所著,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无垢光尊者说:“仅仅听到此经的名字,也不会堕入恶趣。就像《涅盘经》、《三摩地王经》一样,这部经的功德非常大,犹如烈火,能烧尽我们无始以来的罪障;犹如清水,能洗净我们的业障垢染。
佛说疗痔病经,佛教经文,佛教徒认为最早由唐玄奘译自天竺佛经。佛教居士认为诵读此经文可以治疗痔疮等恶疾。 佛说疗痔病经-出处,如是我闻。
金光明最胜王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又名《金光明经》,蒙古语称《阿拉坦格日勒》,系清代磁青纸黑色心内泥金写本。此经共十卷二十九章,计151叶。宽17 厘米,长63.7厘米,厚13.7厘米。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