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与宗教追求
  • 印光法师谈放生

    印光法师谈放生 第一、《增广卷 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 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其福田利益,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微浅。倘遇不知者阻诽,遂可被彼所转,而一腔善心,随即消灭者有之。以故不避繁词,用

  • 走入佛门

    走入佛门 父亲、母亲是信佛几十年的虔诚居士。每到初一、十五,家里就有许多叔叔、阿姨,父亲称这些都是他的佛友。虽然我不信佛,但是受父母熏陶,对佛教总也略知一点。记得我读师专的第一个假期,母亲便带我去大青山九峰寺归依上成下果老和尚。母亲问师父我将来的因缘如何,师父那炯炯有神的目光盯了我许久,然后慢慢地转过头对母亲说我的因缘很好,是上上缘。当时听师父说自己有上上缘,高兴至极,以为自己将来定为官相之才。也就从这时起,我才开始接触一些佛教书籍,最早看的一本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 人世间最重要的是生命,天底下最残酷的是杀伤。即使是一些低等动物如虱子等遇到逮它,也知道逃避死亡,立刻会躲藏起来。小如蚂蚁,尚且贪生,快要下雨了,赶快迁徙。既如此,为什么偏偏有人在山上张网捕兽,在水中布网捕鱼,千方袭击捕捉,用曲的钩,直的

  • 戒杀放生文选录

    戒杀放生文选录 遵式大师为北宋天台宗高僧,又称天竺忏主、慈云忏主、慈云尊者、灵应尊者。大师撰著极多,尤其所撰的忏仪甚多,所以世称百本忏主。 大师的教学思想是严肃戒律、教弘天台、志行在西方净土。认为戒律是生死海中的宝筏、恶病的良药、暗处的明灯,因而强调戒德的殊胜,称扬戒律是万善之本,并且极注重日常生活的举止行仪,尤其大力提倡净土法门,劝大众老老实实的念佛。 这首《诫酒肉慈慧法门局》,为遵式大师收录自《楞伽经》、《央掘经》、《涅?经》、《萨遮尼干经》、

  • 戒杀放生文之戒杀文

    戒杀放生文之戒杀文 世人食肉,咸谓理所应然,乃恣意杀生,广积怨业,相习成俗,不自觉知。昔人有言,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是也。计其迷执,略有七条,开列如左,余可例推云。 凡有知者必同体,人之食肉,大是怪事。然不以为怪者,良由家世袭而为常,邻里比而成俗。习行既久,不觉其非,反以为是,又奚怪乎?今有杀人而食者,人必大骇而亟诛之。何也?不习行故也。使杀人无禁,行之数年,以人肉而供庖厨者遍于天下矣。故曰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是也。 一曰生日不

  • 佛印禅师戒杀文

    佛印禅师戒杀文 鳞甲羽毛诸品类。众生与佛心无二。 只为当初错用心。致使今生头角异。 水中游。林里戏。何忍将来充日计。 须臾活杀在砧床。口不能言眼还观。 或捶磕。或刀刺。牵入镬汤深可畏。 推毛将羽刮皮鳞。剖脊剜心犹吐气。 美食可喉夸好味。劝子劝妻同啖食。 只知恣意

  • 放生法语

    放生法语 《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一切有漏善法中,没有比放生功德大的。所以佛门常言:求福莫过于斋戒布施,求寿莫过于戒杀放生。 以慈悲心出资买动物放生,救度即将被宰杀吞食的畜众予以放生,所得福德深广无量,能消解病业疾苦、因果病痛、累世冤亲债主牵缠、各种恶疾,速得痊愈。 杀生食肉增长五罪心:残忍心、自私心、杀害心、贪昧心、欺弱心; 戒杀斋素增长五善:同情心、怜悯心、爱护心、慈悲心、平等心。 放生可以圆满人天七德。人天七德

  • 戒杀放生嘉言

    戒杀放生嘉言 莲池大师 世人食肉,咸称理所当然;乃恣意杀生,广积怨业;相习成俗,不自觉知。昔人有言: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是也。计其迷执,略有七条;开列如左,余可例推云。 一曰、生日不宜杀生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己身始诞之辰,乃父母垂亡之日也。是日也,正宜戒杀持

  • 永明大师谈放生

    永明大师 永明大师相传为阿弥陀佛慈悲示现,五代时大师为余杭县库吏,常常因救急以库钱买鱼虾等物命放生,后因监守自盗罪被判死刑,行刑前大师态度从容,面不改色,国王很奇怪便询问他缘由,大师回答:我因为放生,救活的生命数以千万,趁此功德,正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怎能

  • 志公禅师

    志公禅师 梁武帝问志公禅师:放生功德如何? 答曰:放生功德,不可限量。经云: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只因迷妄因缘,遂使升沉各别,以渠生死轮回互为六亲眷属,改头换面不复相识。若能发喜舍心,起慈悲念,赎命放生者,现世保病延生,未来当证菩提。

  • 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经节录

    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经节录 面上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上无嗔无价宝,无挂无碍是真常。 1、为人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事三宝中来。 2、为人大富,从布施中来。 3、为人长寿,从持戒中来。 4、为人端正,从忍辱中来。 5、为人勤修,无有懈怠,从精进中来。 6、为人

  • 遵氏大师

    遵氏大师 遵氏大师晚年主持杭州昭庆、灵山等寺,讲经弘法,宋真宗赐号慈云,大师曾以天台智者大师放生的故事,告诉州判王钦若,并请他奏准以西湖为放生池,获朝廷准许,下令西湖为放生池,禁止一切渔获捕猎,重现智者大师时代放生风范!

上一页 1.. 6 7 8 ..13 下一页13转到
精彩专题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