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唐诗人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赏析 诗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
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首联: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 《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赏析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
出自初唐诗人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 赏析 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
出自中唐诗人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 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是一首凄苦的思乡诗,诗中表现的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令人不忍卒读。同时这也是一首哀怨诗,诗中所表达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
出自五代诗人李煜的《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赏析 据《西清诗话》谓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
出自五代诗人李煜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
出自五代诗人李煜的《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 赏析 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 词中说,分别以来,此时已
出自东汉诗人佚名的《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赏析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
《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当代很多学者认为实际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讨论古代汉族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在宋代以前,《大学》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遂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出自中唐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
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
出自五代诗人李煜的《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赏析 据《西清诗话》谓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
出自唐朝诗人崔颢的《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赏析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
出自五代诗人李煜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
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首联: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 《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
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赏析 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有些版本作《十五夜望月》,此处以《全唐诗》为准。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
出自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赏析 风华正茂时离开家园,回家时已经两鬓苍苍,家乡的儿童也把他当成外来客。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这一切怎能不让他伤怀呢?时光易逝,世事沧桑
出自初唐诗人宋之问的《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赏析 这首诗是宋之问(此诗作者一说是李频,此从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诗意在写思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 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
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赏析 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赏析 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
出自中唐诗人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