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古词 名句
诗词名句
  • 日斜江上孤帆影 草绿湖南万里情

    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别严士元》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赏析 这首诗,运用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即写景是为了叙事抒情,其目

  • 梧桐叶上三更雨 叶叶声声是别离

    出自南宋诗人周紫芝的《鹧鸪天》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赏析 孙竞称周紫芝的《竹坡词》清丽婉曲。这首《鹧鸪天》可以安得上这个评语。词中以今昔对比

  •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赏析 这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

  •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7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未满16岁。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指定

  • 春草年年绿 王孙归不归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 赏析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

  •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

  •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

  •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

  •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赏析 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作者对这个传统佳节的美好记忆,然而这首诗中的除夕夜却是另一

  •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出自中唐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

  •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出自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赏析 风华正茂时离开家园,回家时已经两鬓苍苍,家乡的儿童也把他当成外来客。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这一切怎能不让他伤怀呢?时光易逝,世事沧桑

  •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出自初唐诗人宋之问的《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赏析 这首诗是宋之问(此诗作者一说是李频,此从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诗意在写思

上一页 1.. 6 7 8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