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赏析】 这是一首闺中念远怀人词。开首句以红叶黄花秋意晚起兴,暗寓闺中人悲年华消逝之忧愁,故思念千里外的爱人,云来雁去,不见来信。又无处可寄音书。离愁别恨,如是之深。触发出泪弹不尽,无尽泪水滴入砚池,纵无处递笺,仍要挥笔摅怀,一派痴情,无以自控。此时墨泪交莹,滴洒不止,红笺湿透,彩色褪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
踏青 王观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上眉山。 【赏析】 此词咏踏青,没有秾李夭桃的艳媚,也无莺莺燕燕的穿梭或啭啼,更未见蜂翻蝶舞的繁忙。调雨、催冰,字眼新鲜,形象别致,意境却近情。便将轻暖,点破残寒大境化小,意新语工。调、催、点、破,将春意全赋予动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赏析】 这首词题或作《梅》、《梅花》。《野客丛书》:盖悼朝云而作。苏轼侍妾朝云,随词人徒岭南,不久即去世,时年三十二岁。秦观曾写诗说她美如春园,眼如晨曦。苏轼把她比为天女维摩。朝云是虔诚的佛教徒。苏轼另有诗悼念她。此词通过咏岭南梅花,赞扬朝云玉骨、冰姿和仙风,敬仰她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素面、洗妆两句写朝云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本篇为熙宁九年丙辰(1076)把酒赏月而作。时苏轼出川宦游,滞留密州,生活上与胞弟七年阔隔,政治上同变法派意见抵牾。中秋之夜,望月怀人,感慨身世,激荡出如许感喟遐思。词由探询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赏析】 本词构思巧妙,刻画细致,咏物与拟人浑成一体,把杨花比喻为一个想离家出走、万里寻郎的思妇。杨花虽然像花,但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美丽的姿质,没有人怜香惜玉,任凭它被东风吹落。它离开枝头,好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赏析】 本词是一首念远怀人的小令。上片写修书寄情,抒写作者的一片深情,以及此情难寄的惆怅,语意恳挚。下片触景兴情,显示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含蓄有致。结尾人面二句写出人面渺远,已随着绿波东逝的空虚和怅惘,又以流水的悠悠比喻作者的思情和愁绪的悠悠。这首词写的是一般的离愁别恨,内容并不新奇,但由于抒情婉曲细腻,用语也相当雅致,体现了作者闲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赏析】 这首小词抒发初秋时节淡淡的哀愁,语意极含蕴、极有分寸,作者只从景物的变易和主人公细微的感觉着笔,而不正面写情,读来却使人品味到句句寓情、字宇含愁。上片写酒醉浓睡。下片写秋景,隐示闲愁之因。这首词除了绿酒、银屏是富贵语外,大都写得比较清新,它的华贵气象完全融合在闲雅的风调之中。通篇出之以平淡之笔,和婉之音,声调自然,意境清幽
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
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栏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赏析】 此词写作者在风暖水绿的池塘旧地回忆往昔初见美人欢歌曼舞的情况,而今却是时过境迁,当是赏花行乐的人也大半作古,前后对比,显出人生如梦、好景不长的悲感。上片怀旧,回忆与玉真初见面的强烈印象。下片伤今,感叹人生无常。全词始欢终哀,尤其最后两句,读来令人恻然心酸。张宗橚《词林纪事》云:东坡诗尊前点检几人非,与此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是古代非常有名的汉族儿童启蒙读物,最初由明人萧良有编撰,后来杨臣诤进行了增补修订。龙文是古代一种千里马的名称,它只要看见鞭子的影子就会奔跑驰骋。作者的寓意是,看了这本《龙文鞭影》,青少年就有可能成为“千里马”。《龙文鞭影》主要是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四字一句,两句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它问世后,影响极大,成为最受欢迎的童蒙读物之一。
《北史》是汇合并删节记载北朝历史的《魏书》、《北齐书》、《周书》而编成的纪传体史书。魏本纪五卷、齐本纪三卷、周本纪二卷、隋本纪二卷、列传八十八卷,共一百卷。记述从北魏登国元年(386(丙戌年))到隋义宁二年(618)的历史。《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出自汉代诗人佚名的《管子牧民六亲五法》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
出自中唐诗人元稹的《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赏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以沧海之水和
出自先秦诗人佚名的《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
作者: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题、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诗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侍御即侍御史的简称,官名。安西,唐代设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库车附近。作者为了送他的朋友李侍御到安西,写了这首诗。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意思是你这即将远行的人(行子,指李侍御)对着我这个行踪不定的人(飞蓬,作者自指),可是,我却在为你送行,一会儿你就要骑上披着铁甲的战马(铁骢
出自先秦诗人佚名的《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赏析 《毛诗序》
出自盛唐诗人高适的《别董大》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赏析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
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赏析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
出自中唐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
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
田园乐
归园田居
出自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赏析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
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赏析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
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
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赏析 这首诗是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这首诗的大意是: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
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赏析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
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
出自战国诗人荆轲的《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赏析 这是一个身赴虎穴,自知不能生还的壮士的慷慨悲歌。 全诗仅两句。第一句写临别时的环境,萧瑟的秋风,寒冽的易水,一派悲壮苍凉的气氛。景物描写中
出自东汉诗人曹操的《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是曹操晚年写成的,讲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的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