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三百首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作者: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诗题意思: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 (1)将晓:天将要亮。 (2)篱门:用竹片或竹竿编的门。 (3)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4)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一作七尺)。 (5)岳:指西岳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 (6)摩天:

  • 病起书怀

    作者: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释 江干:江边。 阖棺:盖棺。 庙社:宗庙社稷,指国家朝廷。 和銮:天子的车驾。 译文 病体羸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身一人远离京城,客居江边。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的。 (期望)天地神灵佑护国家社稷,北方父老都在企盼着君主(出征)。 《出师表》传世之作,忠

  • 书愤

    作者: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

  • 十一月四日同雨大作

    作者: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 ⑴ 僵卧:静卧。僵:僵硬,僵直。 ⑵ 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⑶ 不自哀:不为自己而感到悲伤,不为自己哀伤。 ⑷ 尚:副词,还,仍然;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状态。 ⑸ 思:想着,想到。 ⑹ 为:介词,为,为了;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⑺ 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戍(sh),守卫。轮台:现在的新疆轮台县,汉代曾在这里驻兵屯守。 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⑻ 夜阑:夜将

  • 梅花绝句

    作者: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注释 ⑴闻道:听说。坼(ch):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⑵雪堆:指梅花盛开像雪堆似的。 ⑶何方:有什么办法。千亿:指能变成千万个放翁(陆游号放翁,字务观)。 ⑷梅花:一作梅前。 (5)坼晓风:(梅花)在晨风中开放。 解读 陆游写过不少咏梅诗,这是其中别开生面的一首。头两句写梅花绽放的情景。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语言鲜明,景象开阔。而三、四两句更是出人意表,高迈脱俗:愿化身千亿个陆游

  • 剑门道中遇微雨

    作者:陆游 剑门道中遇微雨(1)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2) 此身合是诗人未?(3) 细雨骑驴入剑门。[1] 注释 (1)剑门:剑门,在今四川剑阁县北。据《大清一统志》:四川保宁府:大剑山在剑州北二十五里。其山削壁中断,两崖相嵌,如门之辟,如剑之植,故又名剑门山。 (2)无处:处处。 消魂:心怀沮丧得好象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3)合:应该。 未:表示发问。 赏析 这是一首广泛传颂的名作,诗情画意,十分动人。然而,也不是人人都懂其深意,特别

  • 金错刀行

    作者: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写作背景 孝宗乾道八年(1172)正月,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的聘请,从夔州(今四川奉节)赴南郑(今陕西汉中),担任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南郑位于宋、金对峙的前线,陆游的身份又是前敌指挥部中的负责人员,他到任后,曾多次奔走于前线视察军情,

  • 临安春雨初霁

    作者: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翻译 世态人情这些年来薄得像透明的纱,谁让我还要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 只身住在小客楼上,夜里一听到春雨淅淅沥沥,明天早上,深幽的小巷中就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 短小的纸张斜着运笔,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兴起风尘会沾污我衣的感叹,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 赏

  • 樵夫

    作者:萧德藻 一担乾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 池州翠微亭

    作者: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注释 ①选自《宋诗

  • 牡丹

    作者: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赏析 作者陈与义是南北宋相交时的著名诗人。这首诗是作者南渡后于绍兴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与乌镇隔水相望)时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说离自己的家乡洛阳(伊水、洛水)是路途遥远,也是说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也已经很长久了(十年)。 在这首诗里,作者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

  • 雨晴

    作者: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赏析 此诗作于宣和五年(1123),时任太学博士。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表现诗人一时欣喜的情感。 陈与义咏雨之作颇多,诗题中标明正面写雨的就达三十多首。方回《瀛奎律髓》卷十七晴雨类选诗一百三十五首,其中陈与义二十五首。可见他对这一题材有特别的感受。略举如下: 《雨》: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试院书怀》:疏疏一帘雨

上一页 1.. 10 11 12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