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
《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另称《杂华经》。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尔时净饭王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欲所请求以自济度。唯愿世尊。哀酬我志。佛言。可得之愿随王所求。王白佛言。世尊。已为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制戒轻重。唯愿如来。亦为我等优婆塞分别五戒。可悔不可悔者。令识戒相使无疑惑。佛言。善哉善哉。憍昙。我本心念。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万行起于深信之宅。是以天竺法师鸠摩罗什。诵持此品以为心首。此经本有一百十二卷六十一品。什少践于大方。齐异学于迦夷。弘始三年淳风东扇。秦主姚兴。道契百王。玄心大法。于草堂之中。三千学士。与什参定。大小二乘五十余部。唯梵网经最后诵出。时融影三百人等。一时受菩萨十戒。岂唯当时之益。
尔时佛游于迦维罗卫释氏精卢。与诸大比丘众俱。是时大爱道裘昙弥。行到佛所。稽首作礼迁住一面。叉手白佛言。我闻女人精进可得沙门四道。愿得受佛法律。我以居家有信有乐。欲出家为道。佛言。且止裘昙弥。无乐以母人入我法律中服我法衣者。当尽寿命清净洁己。究畅梵行静意自守。未曾起想。如道憺然。无邪念欲。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陀林须达长者美称夫人精舍中。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以慈梵音告舍利弗。今为汝等说除十恶不善业报。谛听谛受。一心忆持慎莫忘失。十恶业者。一杀生业。二偷盗业。三淫欲业。四妄语业。五两舌业。六恶口业。七绮语业。八贪欲业。九嗔恚业。十愚痴业。舍利弗。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尔时有一县。皆奉行佛五戒十善。一县界无酿酒者。中有大姓家子。欲远贾贩。临行父母语其子言。汝勤持五戒奉行十善。慎莫饮酒犯佛重戒。受教而行往到他国。见故同学亲友。相得欢喜。将归出蒲萄酒欲共饮之。辞曰。吾国土奉佛五戒。无敢犯者。饮酒后生为人愚痴。不值见佛。且辞亲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舍离庵罗树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二千。其名曰坏魔菩萨。神通游戏光焰菩萨。莲花身菩萨。放光王菩萨。常调身菩萨。满众愿菩萨。宝庄严坚意菩萨杂华眼菩萨。净音声王菩萨。光照明菩萨。妙真金菩萨。降伏一切诸根境界菩萨。大雷音菩萨。如意光积菩萨。文殊师利法王子。如是等三万二千菩萨而为上首。
归命卢舍那十方金刚佛 亦礼前论主当觉慈氏尊 今说三聚戒菩萨咸共听 戒如大明灯能消长夜闇 戒如真宝镜照法尽无遗 戒如摩尼珠雨物济贫穷 离世速成佛唯此法为最 是故诸菩萨应当勤护持 诸大士。此四波罗夷法。是菩萨摩得勒伽和合说。
诸大德。一心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欲说三世诸佛菩萨。成就利益一切众生功德戒。如是住菩萨戒者。有四波罗夷法。何等为四。若菩萨为利养故自赞毁他。是名菩萨波罗夷。若菩萨多饶财物。贫苦之人来从乞索菩萨悭贪无有慈心。乃至不施一钱之物。有求法者。乃至不为说于一偈。是名菩萨波罗夷。若菩萨嗔于前人恶言骂辱。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作。此非菩萨正所应作。既思惟已然后为成。正所作业当勤修学。又应专励听闻菩萨素呾缆藏。及以菩萨摩呾理迦。随其所闻当勤修学。若诸菩萨住戒律仪。有其四种他胜处法。何等为四。若诸菩萨为欲贪求利养恭敬。自赞毁他是名第一他胜处法。若诸菩萨现有资财性悭财故。有苦有贫无依无怙。
十方三世佛。五眼照世间。三大无不知。明见罪福相。弟子某甲等。从无数劫来。不遇善知识。造作一切罪。破戒犯四重。六重及八重。谤法断善根。具足一阐提。幸遇诸如来。经法贤圣众。能除众罪者。弟子头面礼。愿诸恶云消。令发无上慧。忏悔竟五体作礼。
优婆塞戒经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业品第二十四之余 善男子。众生作罪凡有二种。一者恶戒。二者无戒。恶戒之人。虽杀一羊及不杀时。常得杀罪。何以故。先发誓故。无戒之人。虽杀千口杀时得罪。不杀不得。何以故。不发誓故。是故一切善不善法心为根本。因根本故说。诸比丘犯有二种。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五戒品第二十二 善生言。世尊。何等之人得三归依。何等之人不得三归。善男子。若人信因信果信谛信有得道。如是之人则得三归。若人至心信不可败。亲近三宝受善友教。如是之人则得三归。优婆塞戒亦复如是。若能观是优婆塞戒。多有无量功德果报。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杂品之余 善男子。若复有人于身命财悭吝不施。是名为悭。护惜悭人不施之心。不生怜愍留待福田求觅福田。既得求过。观财难得为之受苦。或说无果无施无受。护惜妻子眷属等心。积财求名见多生喜。观财是常是名悭垢。是垢能污诸众生心。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六波罗蜜品第十八 善生言。世尊。如佛先说供养六方。六方即是六波罗蜜。是人则能增长财命。如是之人有何等相。佛言。善男子。若能不惜一切财物。常于他人作利益事。念于布施乐行布施。随有随施不问多少。当行施时于身财物不生轻想。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摄取品第十三 善生言。世尊。菩萨具足二庄严已。云何得畜徒众弟子。善男子。应以四摄而摄取之。令离诸恶增诸善法。至心教诏犹如一子。不求恩报。不为名称。不为利养。不求自乐。善男子。菩萨若无如是等事畜弟子者。名弊恶人。假名菩萨非义菩萨。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发愿品第七 善生言。世尊。是三十二相业谁能作耶。佛言。善男子。智者能作。世尊云何名智者。善男子。若能善发无上大愿。是名智者。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已。身口意等所作善业。愿为众生将来得果一切共之。菩萨摩诃萨常亲近佛声闻缘觉善知识等。供养恭敬咨问深法受持不失。作是愿言。我今亲近诸佛声闻缘觉善友。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尼。千优婆塞。五百乞儿。尔时会中有长者子。名曰善生。白佛言。世尊。外道六师常演说法教众生言。若能晨朝敬礼六方。则得增长命之与财。何以故。东方之土属于帝释。有供养者释提桓因则为护助。南方之土属阎罗王。有供养者。
菩萨受斋经 西晋居士聂道真译 菩萨受斋法言。某自归佛自归法自归比丘僧。某身所行恶。口所言恶。意所念恶。今已除弃。某若干日若干夜。受菩萨斋自归菩萨。如前六万菩萨皆持是斋。我是菩萨。如先行菩萨
菩萨戒羯磨文 (出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 弥勒菩萨说 沙门玄奘奉诏译 受戒羯磨第一 若诸菩萨欲学菩萨三聚净戒。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先于无上正等菩提发弘愿已。当审访求同法菩萨。已发大愿有智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