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延寿
  • 注心赋卷第三

      注心赋卷第三  宋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延寿述  忘心而照。无念而知。若瑞草生於嘉运。如林华结於盛时。  忘心而照者。宝藏论云。唯道无根。灵固常存。唯道无体。微妙恒真。唯道无事。古今同贵。唯道

  • 宗镜录卷第三

    宗镜录卷第三 夫教明一切万法。至理虚玄。非有无之诠绝自他之性。若无一法自体。云何立宗。 答。若不立宗。学何归趣。若论自他有无。皆是众生识心分别。是对治门。从相待有。法身自体。中实理心。岂同幻有。不随幻无。楞伽经云。佛言。大慧。譬如非牛马性。

  • 万善同归集卷第四

    万善同归集卷第四 又云。万善理同无漏者。夫万善本有。皆资理发。理既无异。善岂容二。本如来藏性。为万善之因。亦名正因。亲生万善。台教云。如轻小善不成佛。是灭世间佛种。又云。善机有二。一感人天华报。二感佛道果报。若以佛眼圆照众生万善。究竟得佛。

  • 注心赋卷第四

      注心赋卷第四  宋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延寿述  若空孕色。犹蓝出青。马鸣因兹而制论。  马鸣菩萨。是西天第十二祖师。造一千部论。数内有一心遍满论。乃至诸论。皆研心起。离众生心。无一字可说。故

  • 宗镜录卷第四

    宗镜录卷第四 夫所言心法者。云何是心。云何是心法。 答。了尘通相。说名心王。由其本一心。是诸法之总原也。取尘别相。名为数法。良因其根本无明。迷平等性故也。辩中边论云。若了尘通相。名心。取尘别相。名为心法。 问。此一心法。几义而成。 答心法总有

  • 万善同归集卷第五

    万善同归集卷第五 夫一念顿圆三德悉备。未有一法能越心源。设修万行。皆从真法界之所成。或治习气。而用佛知见之所。断所谓无成之成。何妨妙行。不断之断。岂阂圆修。极恶违境。尚为助发知识。美德嘉善。宁非进趣道乎。 问何不直明本际。则本立而道生。若广

  • 宗镜录卷第五

    宗镜录卷第五 夫真心靡易。妙性无生。凡圣同伦。云何说妄。 答。本心湛寂。绝相离言。性虽自尔。以不守性故。随缘染净。且如一水。若珠入则清。尘杂则浊。又如一空。若云遮则昏。月现则净。故大智度论云。譬如清净池水。狂象入中。令其浑浊。若清水珠入。水

  • 万善同归集卷第六

    万善同归集卷第六 故华严论云。偏修理则滞寂。偏修智则无悲。偏修悲则染习便增。但发愿则有为情起。故菩萨以法融通。不去不

  • 宗镜录卷第六

    宗镜录卷第六 夫宗镜本怀。但论其道。设备陈文义。为广。被群机。同此指南。终无别旨。窃不可依文失其宗趣。若悟其道。则可以承绍。可以传衣。如有人问南泉和尚云。黄梅门下有五百人。为甚么。卢行者独得衣钵。师云。只为四百九十九人。皆解佛法。只有卢行者

  • 宗镜录卷第七

    宗镜录卷第七 夫水喻真心者。以水有十义。同真性故。一水体澄清。喻自性清净心。二得泥成浊。喻净心不染而染。三虽浊不失净性。喻净心染而不染。四若泥澄净现。喻真心惑尽性现。五遇冷成冰。而有硬用。喻如来藏与无明合。成本识用。六虽成硬用。而不失濡性。

  • 宗镜录卷第八

    宗镜录卷第八 夫无性理同。是何宗摄。 答。法性宗摄。如古师云。法性有体。是法相宗义。事上无体。是法性宗义。 问。若一切法实无性者。不得教意之人。恐成断见。 答。若有性故。一法不成。以无性故。诸缘并立。于无性中。有无俱不可得。岂成断常之见耶。如

  • 宗镜录卷第九

    宗镜录卷第九 夫修行契悟。法乃尘沙。云何独立一心为宗。而称绝妙。 答。若不了心宗。皆成迷倒。触途成壅。证入无门。如俗谛中。亦有秘密之法。若不得要诀。学亦无成。或得其门。所作皆办。今教乘称秘密之法。禅宗标不传之文。则向何路而进修。从何门而趣入

上一页 1 2 3 4 ..11 下一页11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