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法师
  • 第一章 菩提达摩之禅

    第一章 菩提达摩之禅 第一节 达摩传与达摩论 菩提达摩为中国禅宗公认的东土初祖。达摩到中国来,对当时的中国佛教,并没有立即引起大影响,然正像播下一颗种子一样,一天天茁壮繁衍起来,终于荫蔽了一切。我们不能用后代禅者的眼光去想象达摩,却决不能轻视达摩。

  • 第一册 自序

    华雨集第一册 自序 民国六十年,我觉得身体有点异样,想到人命无常,所以写了『平凡之一生』。又将所有的写作、讲记,除『印度之佛教』,『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中国禅宗史』外,五十八年已编成『妙云集』的上、中、下─

  • 第一章 有关结集的种种问题

      第一章 有关结集的种种问题  第一节 圣典集成的研究  第一项 原始佛教圣典成立史的意趣  流传世间的一切佛法,可分为「佛法」、「大乘佛法」、「秘密大乘佛法」──三类。「佛法」是:在圣典中,还

  • 第一章

      第一章 序说  第一节 大乘所引起的问题  第一项 大乘非佛说论  西元前后,「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求成无上菩提」的菩萨行者,在印度佛教界出现;宣说「佛果庄严,菩萨大行」的经典,也流行起来。这

  • 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一章 『阿含』──空与解脱道  一 引言  空s u^nya, sun~n~a与空性s u^^nyata^,sun~n~ata^,是佛法中的重要术语。在佛法的弘传流通中,「空」义不断的发扬,从佛被称为「空王」,佛教被称为「空门

  • 佛在人间 二

      二、人间佛教绪言  一 人间佛教的展开  契理与契机:佛法所最着重的,是应机与契理。契机,即所说的法,要契合当时听众的根机,使他们能于佛法,起信解,得利益。契理,即所说的法,能契合彻底而究竟了

  •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  一 东方与西方  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说到印度文化,即无

  • 财富的积聚与消散3

    印顺法师谈财富——财富的积聚与消散 五、财富究竟属于谁 财富,到底是属于谁的?这个看来简单的问题,实际上非常复杂。这要从三方面去说。 从先前的因缘说,那就是“宿因则共,现缘或别”。这是说:从以前业感而有的宿因说,大地、河山、火、水、田、园、一朵花、

  • 第二章 释尊略传

    第二章 释尊略传 第一节 出家前之释尊 释迦牟尼佛之传记,零落难详。即其仅见于记述者,又多传说互异,且杂以表象之辞。欲取舍以得精确之佛传,实非今日所能也。今但取近于史实者叙之,用以仿佛此圣者之化迹而已。 「释迦」训「能」,为种族之名。「牟尼」训「寂默

  • 第二章 圣典结集与部派分化

    第二章 圣典结集与部派分化 第一节 舍利塔与结集 阿阇世王Aja^tas/atru七年,释尊在拘尸那Kus/inagara涅槃。佛涅槃后,佛教界有两件切要的大事:一、释尊的遗体──舍利s/ari^ra,在大迦叶Maha^ka^s/yapa的主持下,举行荼毗jha^pita典礼。荼毗(火化)遗下来的碎舍

  • 第二章 双峰与东山法门

    第二章 双峰与东山法门 第一节 达摩禅的新时代 西元三一七年以来,中国的政局,经二百七十多年的南北对立,才为隋文帝(五八九)所统一。炀帝末年,天下重陷于分崩离析,但迅速为李唐所统一。大唐的大统一,出现了中国史上的黄金时代;禅宗也在这个时代里,呈现了异样

  • 第一册 一

      序  这部『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偈,是十多年前在慧日讲堂讲的。顾法严居士留下了录音;杨梓茗居士把他用文字记录出来;朱斐居士把他刊布在菩提树,又作为菩提树丛书之一。能留下来而再度与大家结法缘,都

上一页 1.. 8 9 10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