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邪毁掉了命定的状元 古语说:“万恶淫为首。” 邪淫不仅不利于自身修行,还可能引发种种恶行。所以邪淫为佛门大戒。 为了劝导世人,我愿意用一些很有启迪性的故事和大家共享。 《醒世恒言》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话说南宋时候,有一个叫潘遇的秀才,他父亲以前曾
学佛必须要吃素吗? 心律法师 李燕在母亲病逝后,好长时间都缓不过来。后来一位信佛的朋友经常开导她,让她慢慢理解了死亡是谁都无法避免的事,人都会有一死,重要的是如何活着。 在这个过程中,李燕不仅接受了佛家的教义,也让自己有了信仰,她决定皈依,并开始了素
替母亲打扫心房 心律法师 小雅的父亲去世一年多了,母亲还是没有从悲伤的情绪中缓过来,经常一个人对着父亲的照片、用过的东西伤心。 小雅很为母亲担心,一有时间就陪着母亲,或在家聊天,或到外面走走,或去看看亲戚朋友,希望可以转移母亲的注意力,可效果却并不好
谁也避不开的死亡之苦 佛说:“死亡的律法是无人能幸免的,包括我。而这个世间也不会存在着永恒不变的事实。” 其实,人从出生那天起,就已经开始走在了通向死亡的路上。不论走路的态度是辛苦还是慵懒,认真还是懒散,最终都是要走向死亡这个终点的。 有人因此开玩
琥珀,自古就被视为是珍贵的宝物。中医认为琥珀具有安定心神,帮助睡眠的作用;国外则流行用琥珀作为装饰品; 无论是在东方或者是在西方,琥珀都以其温润的色泽,古朴的雅致,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而佛教,
父母不会一直在原地等你! 苏城是带着父母的厚望出过留学的。 苏城的父母一直为自己没能好好读书抱憾,就把这份期望都寄托在苏城身上。苏城很争气,在大三的时候就获得了国外名牌大学的入学资格,并且一路顺畅地读到了博士。等他拿到博士学位向父母报喜的时候,母
我为什么谈感情? 心律法师 关注我博客的网友问,法师您是出家人,应该是割舍七情六欲的,怎么经常在博客中谈感情呢? 我写博客的宗旨在于弘扬佛法,让更多的大众了解佛法,如果我写的文章无人问津,又怎么可能达到弘扬佛法的目的呢?而要想让大众对博客感兴趣,首先要
生命之“气”苦 心律法师 古代的文人雅士,豪杰志士,都很重气节。于是,就有了“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的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直为后人钦佩。 李清照以一女子,“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
你的心房清理了吗? 心律法师 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清理垃圾,才能保证电脑运行速度;汽车行驶到一定里程必须要做保养,以免出现故障;人饿了要吃饭,可乐要喝水,生病了要治疗,才能保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 每年过年的时候,人们都会大扫除,把家里彻底清扫一下,
改变,要先从自己开始 心律法师 小琴觉得这个世界太虚伪了。 在别人看来,小琴很幸运,家庭环境不错,自己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当别人在为就业发愁的时候,她稳稳地考上了公务员,端起了现在人人都羡慕的铁饭碗。 可就是这公务员的工作,让小琴觉得现实很残酷。机关
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流年似水,人生苦短。 世上很多人,固执地为了追求自己得不到或已经失去的东西,而放弃了眼前唾手可得的幸福,这是多么不值得啊? 没有经历过要失去身体的某部分,甚至有可能要失去生命的大病,就不知道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只有在病中,才会深刻
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职场 心律法师 小李大学刚毕业进入公司没多久,就觉得公司好复杂,同事之间相处,一点也不像在学校时和同学们那样轻松;面对上司不点名的批评,小李更觉得不知如何应对。 半年时间不到,开朗活泼的小李蔫了下来,几乎要患上职场恐惧症了。 小李的这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这没有什么可疑惑的。睡和醒,这是我们妄念的产物,实际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白天的清醒仍然还是在梦中,所以白天和夜晚做梦,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但往往睡眠的时候,我们的第六意识处在一种休息状态,然而我们深层意识、独头意识还在起作用。所以我们如果透过念
很多人都在说,今天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这种浮躁表现在哪里?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在我们当下的心理状态。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做得主。
夫诸法实相,本自如如,无无明,亦无非无明,无法性,亦无非法性,奚必待破而始见?乃众生拘于习气,妄自思议,而初研教理者,又非如是不足以开悟,故随宜而申其说。
如来出世,唯一大事因缘,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祖之道,原无二致;度生方便,乃有多门。诸佛以随机施化,四悉利生,一代时教,无非应病与药,原无实法与人。祖师棒喝,亦是一期方便,为人抽钉拔锲,解粘去缚而已,皆破执之具也
学佛所应修学的法门,不出戒定慧三增上学;而比此三学更根本的要素,就是具足信心。因信心是从信解而成立的,不论在家或出家,若对佛法有真正的认识,便会产生恭敬诚挚的信心。由此信心,才可把佛法接受过来而依之修学。故佛法的基础在戒定慧三学,而比三学更要的条件,
孔子《论语》二十篇,第一句说:“子曰学而时习之。”子者,孔夫子;曰者,说也。孔子教人将学过的东西,时常温习,语默动静,念念不忘。若所学仿佛大意,功夫就不相应,不究竟了。
佛所说法,千经万论,总是要众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众生无量劫来,被物所转,都是心外见法,不知自性。本来无一物,万法了不可得,妄执心外有法,成邪知邪见。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州曰:“不拟争知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也那!”州于言下悟理。
众生之心,与佛无二。虽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起贪瞋痴,造杀盗淫,轮回六道,了无出期,而其寂照真常之本体,仍然如故,毫无损失。以故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悯其业障深重,不能直复本体,故以种种方便,令种善根,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西方路书中,权实顿渐辨疑之文,须先明权实顿渐四字,然后再论念佛参禅之为权为实为顿为渐,则可了无疑义矣。权者,如来俯顺众生之机,曲垂方便之谓也。实者,按佛自心所证之义而说之谓也。顿者,不假渐次,直捷疾速,一超直入之谓也。渐者,渐次进修,渐次证入,必假多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