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恒法师
  • “常见”与“涅槃”——提婆菩萨“涅槃”思想析义

    “常见”与“涅槃”——提婆菩萨“涅槃”思想析义 体恒法师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提婆菩萨涅槃思想的论述。文中考察了“常见”与“涅槃”在印度哲学史上的关系,指出了大乘中观佛教,尤其是提婆菩萨对于涅槃的态度,系统分析了提婆破斥“常见”涅槃思想的过程

  •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就解决“僧俗混乱现象”对僧团建设的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就解决“僧俗混乱现象”对僧团建设的几点建议 中国佛学院讲师 体恒法师 内容提要: “僧俗混乱现象”指的是出家僧众中那些身着僧装而实非独身的现象,这一现象在中国有日趋严重之势,特别影响僧团的清净和合与佛教的外在形象。“僧俗

  • 增强心灵关怀 共建和谐世(佛教教育相关问题的访谈)

    增强心灵关怀 共建和谐世 在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召开之际,中国佛学院体恒法师就佛教教育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内容如下: 记者:你从事这个佛教教育很多年了,您觉得现在就是佛教教育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 体恒法师:事实上应该说我跟佛教的教育接触很多年

  • 佛教的命运观

    佛教的命运观 体恒法师 很多人推究世界的本源,找不到答案,于是就认为有个超自然的神灵在起着支撑与主宰作用,于是顶礼膜拜,认为命运完全不在自己手中。遇到些问题就自甘认输,以为命该如此,这是悲观主义的思想。还有些人,自认为这世界上根本没有因果报应,人死

  • 略论佛教“缘起”思想的生态价值

    略论佛教“缘起”思想的生态价值 体恒法师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征文作品 ) 主题词:佛法缘起生态无我不二平等 内容摘要:佛教的“缘起”思想是佛陀所证悟的自然法则,它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宝藏;“缘起”思想在现实中的修学实践更是与现代生态思想相契合,具

  • 佛教僧伽与辛亥革命

    佛教僧伽与辛亥革命 体恒法师 在许多人的认识里,佛教僧人是“形若槁木,心如死灰”的一类人,不知人间冷暖,不对社会关心,更不管什么国家兴亡。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出家人虽然舍家别亲以追求智慧解脱为第一要务,可也绝非“一心只修圣贤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除

  • 近现代佛教界慈善利生事业的发展

    【慈善利生的新形式】 晚清时期,由于外敌入侵和内战所致,各地的僧俗二众多以寺院的恢复建设为主,只能以余力办一些修桥铺路,放生护生等传统的慈善活动。在辛亥革命前后,随着佛教革新思想的展开,佛教界的慈善利生活动发展出了一些新的形式。 首先是慈善组织与

  • 《维摩经》与在家居士的佛法修学

    《维摩经》与在家居士的佛法修学 释体恒 若能熟读此经,常识自足,而后深入诸门,读《大般若经》入般若门,读《华严经》入普贤门,读《楞伽》、《深密》诸经入瑜伽门,读《大般涅槃》入涅槃门,然后融合贯通,知释迦一代佛教。——欧阳竟无居士是怎样的一个学佛群体?

  • 让佛经适应时代,适应社会,适应大众

    让佛经适应时代,适应社会,适应大众 2009年6月27日,标点、校勘版《御制龙藏》首发式结束后,中国佛学院体恒法师就《御制龙藏》的校对工作接受了佛教在线记者的专访。内容如下: 记者:我们知道,作为中国佛学院的老师,您积极参与了《御制龙藏》的标点、校勘工作,

  • 近现代佛教文教弘法事业的开展

    近现代佛教文教弘法事业的开展 体恒法师 1、民间大规模刻经事业的兴起与发展 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佛教开始了复兴与革新的变化。佛教的复兴首先是在佛教传统刻经事业的大规模兴起。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宗教的传入,战争的摧毁和佛教内部发展到

  • 朝圣赘语

      南無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君放下万缘,无惧劳碌,远至西方天竺朝圣,既为追本求源之慧举,亦是无量劫中之宿缘。吾能随喜功德,随顺发心,增助缘于纤毫,不胜欢喜踊跃。  朝者面也,朝圣如同见佛。故诸位此

  • 僧眼看台湾

    暂无简介

上一页 1 2 3 4 ..11 下一页11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