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提法师
  • “良知”就是“佛性”吗? “良知”就是“佛性”吗?

      佛法也讲知,如《法华经》说“佛之知见”,这个知则涵盖了智慧、境界及能产生的作用等多方面,这个知见只要一开,则十法界任意出入、自在无碍。众生善根成熟的即以善法度他,恶缘成熟的便以恶法度他,岂是一良知所能同日而语?回到具体现实中,理上似懂,事上做不到,这

  • 一门深入是法门的门还是耳门、六根门头的门? 一门深入是法门的门还是耳门、六根门头的门?

      门,既可说法门,也可说耳门或六根任意一门。以观世音菩萨为例,从耳门返闻闻自性,解根尘结,证大圆通,这是从自利讲;菩萨寻声救苦,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这是法门无量。如用在一门深入中,修当从一门,无论耳门意门,总以破烦恼为根本,解释成法门

  • 五观若明千金易化,三心未了滴水难消的意思 五观若明千金易化,三心未了滴水难消的意思

      “佛制比丘食存五观,散心杂话,信施难消。大众闻磬声各正念。”丛林里吃饭也是修行,维那师一般呼此偈后,开始吃饭。依佛制,比丘吃饭时要存五观: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思维饭食来之不易;二、忖已德行,全缺应供。思维自身德行是否有亏。一般四果阿罗汉可堪应供,

  • 在家居士吃饭可以诵供养偈吗? 在家居士吃饭可以诵供养偈吗?

      在家居士到寺更应随众念偈。出家修道有受供资格,居士无福消受,更应生惭愧心。如在家吃饭前,饭前可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

  • 释迦佛成佛后还属于六道中吗? 释迦佛成佛后还属于六道中吗?

    应身随处应现,不离十法界,所以界界有佛性,但人间是善恶的中转站,所以成应身佛主要在人间;报身功德显现,每位佛因地的愿行在果地万德庄严;法身不生不灭,尽虚空遍法界。

  • 淫欲心很重怎么办?对治淫欲心的方法 淫欲心很重怎么办?对治淫欲心的方法

      淫欲心的对治,对一般人来说,两种方法会比较可行:1 不净观,具体可参看《禅法要解经》、智者大师《小止观》、《释禅波罗蜜》等,我也曾大概讲过,可找相关资料看,当不再对表面的皮肉相迷惑时,自然不起淫欲心;2 《普门品》说,若有人多于淫欲,恭敬称念观世音菩萨,

  • 为什么说一念具足十法界? 为什么说一念具足十法界?

      随举一念,虽然落一法界,但此一法界亦只是佛性所照之一边,其相虽有善恶,其性圆满,且具足十法界,其性体不增不减不坏不染。比如,一念恶起,如果能当下返照此恶念并非真实,只是佛性影子,修道人便应当随顺佛性圆满实相。

  • 犯了小妄语戒,要怎么忏悔才算清净? 犯了小妄语戒,要怎么忏悔才算清净?

      受了戒的道友们,最好要学戒,了知戒的开、遮、持、犯,既不会教条主义地持戒,也不会想方设法地从律中找借口去犯戒。不妄语:心口相违,言不称实,欺谁他人,名曰妄语,其中也包含了恶口、两舌、绮语。不妄语这条戒分为逆罪、大妄语、小妄语。

  • 往生主要靠什么? 往生主要靠什么?

      请问:专修净土宗里有一个词语叫念佛成佛。是不是人一生中行善积德,不杂修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临命终时,诸佛菩萨接引极乐国土。生莲花池,花开见极乐尊佛,摩顶受佛位,然后成佛了?曙提法师:能否往生主要是信愿,持名功夫或其他的功夫之深浅决定往生品位的高下

  • 为什么称赞阿弥陀佛为法界藏身? 为什么称赞阿弥陀佛为法界藏身?

      我们通常称赞阿弥陀佛为「法界藏身」阿弥陀佛,其原因有二:一、从因地论:阿弥陀佛因地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大愿而成佛,所以果地便是法界藏身如来,这里的藏作宝藏解,因上众生心具足诸法宝藏,果地尽法界成如来藏。如《观无量寿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

  • 居士受戒后为什么要搭缦衣,有何意义? 居士受戒后为什么要搭缦衣,有何意义?

      缦衣,梵音钵吒。整幅而不割截之衣,而成之无田相之袈裟。又作缦条衣、缦条、礼忏衣。为受持菩萨戒或五戒的在家信众及沙弥所穿着。《方等陀罗尼经》云:「在家二众入坛行道,着无缝三衣。」《成实论》云:「听畜一礼忏衣,名日钵吒。钵吒,即缦条也。」

  • 如何理解依智起福,依福起报? 如何理解依智起福,依福起报?

      《大乘义章》日:「依智起福,依福起报。」智慧、福德、果报这是一个基本的递进关系。有世俗智人,惜福种福,而获长寿官禄等种种有为福报;无世俗智人,侈福种恶,而获夭寿贫穷乃至三途等等罪报;有声闻出世智人,知苦断集,罪福都无,不受后有,获阿罗汉涅乐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5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