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文法师
  • 对境起烦恼时当如何? 对境起烦恼时当如何?

      有时候因为我们设定一个人没有达到标准而烦恼,其实有时候反观自己,我们自己也不一定是对的。是吧?总归来说,不要带着自性见。而是要把它设置为一个现象。不要说这个人,当我们贴了一个标签——“这个人”的时候,其实已经把这个事情僵化了。这个思维其实不是佛法

  • 惠能的般若中观思想浅析 惠能的般若中观思想浅析

      众所周知,根据《坛经》中的记载,六祖惠能最初因听闻《金刚经》而心有所悟,遂前往黄梅求法。后来五祖为惠能密付心法,也是为他讲说《金刚经》,使他“言下大悟”。因此,在惠能的禅法中,般若思想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宗宝本的《坛经》①中,记载了惠能与

  • 信仰与我的人生 信仰与我的人生

      谈到信仰,我想先对信仰的概念作一个界定。法国哲人伏尔泰说过:“信仰是去相信一些你理性里认为不真实的事情。因为假使你的理性承认了它,这就无所谓盲目信仰的问题了”。他的这种观点也代表了现在很多人的看法,总是认为信仰是对神或是某种理论、主义的盲目崇拜,

  • “天住”探考 “天住”探考

      在净土宗根本经典《阿弥陀经》的汉译本中,现存的有两种不同的译本,一个是姚秦鸠摩罗什译的《佛说阿弥陀经》(下文简称秦译),另一种是唐玄奘所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下文简称唐译)。一般认为秦译本精要流畅,易于诵持,而唐译则准确详备,力保原面,二

  • 什么是“安居”和“安心”? 什么是“安居”和“安心”?

      什么是安居?所谓安居,《资持记》说:形心摄静曰安,要期在住曰居,随时策励曰策,三业运善曰修。它是僧团生活中的定期潜修,是精进道业的需要,也是防护物命、杜世讥谤的必要。所以结夏安居是佛法精神的表现,是佛法修行的实践。

  • 从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谈修学的框架 从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谈修学的框架

      一般来讲,为了避免片面和狭隘,我们修学都要有一个修学框架。最简单、最根本的一个框架,就是“福德和智慧”;我们也可以用“戒、定、慧三学”来框架;或者用“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八个方面来对照和提升我们的修

  • 如何正确地看待别人的修行? 如何正确地看待别人的修行?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经典是《杂阿含经》中第九百九十经。讲座题目叫《如何看待别人的修行》。因为这可能是我们每个学佛人,甚至包括非学佛人,都会比较关注的问题。我们经常会忍不住想要判断一下谁修得好,谁修得不好,谁的功德大,谁的功德不行,谁能够生到殊

  • 放下一切,学会拥抱自己,关怀自己,疗愈自己 放下一切,学会拥抱自己,关怀自己,疗愈自己

      说到禅修,它实际上是心的工作,就是我们所说的降伏其心。佛教三学包括戒学、定学和慧学,其中的定学,又被称作心学,它是心灵的学问,研究的是心的规律。禅修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从纷乱动荡的、昏昧的、充满烦恼的心灵状态,慢慢地变得清澈、清明,拥有觉察力,变得

  • 佛有感情吗?佛陀有情感生活吗? 佛有感情吗?佛陀有情感生活吗?

      有时候我们会想,佛陀他有没有情感生活?大家说佛陀有没有感情呢?有没有啊?肯定也是有的。我们看到经典里记载,曾经有位生病的比丘瘫痪在床上,大小便已经把身体都浸泡了,也没有人照顾。佛陀在巡视僧团的时候发现了,他就把这个比丘抱起来,给他弄清水冲洗身体,

  • 地藏菩萨圣诞日,体会菩萨无尽的悲悯和愿力 地藏菩萨圣诞日,体会菩萨无尽的悲悯和愿力

      今天是地藏菩萨圣诞,又是一个吉祥殊胜的日子。清新的晨风中合掌忆念,感受到菩萨的博大和力量。《地藏十轮经》中说:“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展现出菩萨甚深的精神境界。《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到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更是让人体会到菩萨无

  • 禅坐时腿疼,可以换腿吗? 禅坐时腿疼,可以换腿吗?

      一般来说,当疼痛生起时,我们可以观这个疼痛,但前提是你的心是用一种不抗拒的接纳和开放的态度。如果疼痛比较剧烈,你无法让心做到开放,这时就应该换腿,不然就在修嗔心了。所以换腿以后再观,这时疼痛减小了,再观就会比较轻松,也更容易培养

  • 佛法的解脱之路,舍过现未来,尽解脱生有 佛法的解脱之路,舍过现未来,尽解脱生有

      今天讲座的主题叫做“佛法的解脱之路”。我们先看法句:舍过现未来,尽解脱生有,处处无系缚,不生死去来。佛陀说这个偈颂,是在佛陀住在祇树给孤独园的那段时间。那个时候有一位富家子,叫优迦绅那。优迦绅那是一位“高富帅”,出生在大家族,也很聪明。因为他非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4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