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诠法师
  • 出离心

    出离心 生起出离心有二: 一、思惟无常,了知死殁无常,人身决定死,死无定期,死时无可怙恃, 二、思惟诸苦。 能生出离心,当修集涅槃法缘,在未入顺解脱分前,必须修习解脱法的增上缘,要有正法增上他因及自内心如理作意。 其次,要有得人身,生圣处,诸根具,具净信,离

  • 心能静下·方能净心

    心能静下·方能净心 从去年冬天至今春,南方的雨总是下个不停,而需要雨的西南和华北,又总是那么干涸:所谓风雨不调,民之疾苦。 真正发现修行太难了,心难住道,心难寂静。功夫难成片啊!妄念难调伏,净心不现前;净心不现前,妄念就作怪。妄念现行,善法不成;善法不成

  • 福德·智慧

    福德·智慧 有二种因缘,一者福德因缘;二者智慧因缘。 说种种相好功德等事,是谓福德因缘;说诸法性空无相、无

  • 解脱·涅槃

    解脱·涅槃 解脱涅槃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是修道者的最高目的。 在修道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方法有千差万别。但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要在义解的指引下进行,如此才是有效的,可靠的。 佛陀出世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就是佛所说的法,依法去思维决择,断

  • 佛法不是贸易

    佛法不是贸易 如果一个修道人,只满足自己的欲望,不能使别人快乐,自己也就未必快乐。 不让别人幸福,自他都不会幸福。 修道不要用交换的方法去修行,佛法不是贸易。 修道要识因果,明了缘起法之规律。勿用廉价的态度,做了付出就盼望回应,这本身不符合性空无所得

  • 如何才能心净

    如何才能心净 经中云:“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随佛土净,则说法净;随说法净,则智慧净;随智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是故宝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心净由智慧故,有智慧能使心净,心清净则一切所作

  • 转变

    转变 众生的执着很难去掉,也很难改变。 父亲他虽出家,也很用功拜佛、念佛,但对子孙的眷念,时刻都放不下。心心念念都系属于彼。担心、牵挂他们的吃、

  • 障道法

    障道法 修行学佛,有诸多魔障令行人中断。 现斗争行、扰乱行,能与行相近作纷扰,于听法能作睡眠无闻之行。 变邪想,障出家法,令食欲、娱乐生著,现旧习,生俗忆;生怨亲不生平等,令心不安;生是非,意不安乐;与恶友为伴,行非法;于名利事生贪,扰乱心行,营求资财,学俗

  • 调伏心态

    调伏心态 每天事务的杂乱有时令人心烦,常会想下一步怎么办? 一切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光阴的流逝,都会成为过去。 这就是最好的调伏心态。 四念处 观身不净,有五点:住处不净,种子不净,体相不净,自性不净,究竟不净。 观受是苦。苦、悲是其真相,虽乐亦蕴含着苦痛

  • 佛学基础

    佛学基础

  • 保持平常心就能找到幸福 保持平常心就能找到幸福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而幸福又在何方?  不同层面的人,幸福的概念和感觉是各自不同。  久病者,健康是幸福;  身陷囹圄者,自由的生活是幸福;  无家而归的流浪者,温馨的家是幸福; 

  • 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

      人生来的是那么的偶然,父母没有与其商量就把人带到这苦难的世界。其实并不偶然,一切皆有业因业缘,随着业力的系缚而选择了父母。  人生去之又是那么必然,人总想活着,但无常不由自己,终归要死的,古往今来谁也

上一页 1 2 3 4 ..11 下一页11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