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祖师
  • 悟性论 悟性论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

  • 血脉论 血脉论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

  • 达摩祖师开示和偈子 达摩祖师开示和偈子

      达摩祖师云:“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

  • 莫将福德当功德 莫将福德当功德

      有很多佛子,知道自己业障深重、修行不力,怕智慧功德不够,就拼命地、刻意地、到处打听地、想方设法地多做好事、多做义工、多拜经忏,多念经咒、多修法会、多修供养、多修布施、多放生命、多修寺庙、多朝名山圣地、多拜法王活佛,然后,常听到佛子赞叹他:功德无量!

  • 六波罗密不在身外 六波罗密不在身外

      问曰:如经所说,六波罗蜜者,亦名六度;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今言六根清净,名波罗蜜者,若为通会。又六度者,其义如何?答:欲修六度,当净六根,先降六贼。能舍眼贼,离诸色境,名为布施;能禁耳贼,于彼声尘,不令纵逸,名为持戒;

  • 修行人该如何过自己的日子? 修行人该如何过自己的日子?

      对待过去:报冤行。如果在生活里遭遇困惑、困顿、困厄或“不幸”,就这样想:我从过去很长时间以来,丢弃真实,随同虚假,跟随着各种幻象起起伏伏,制造过很多冤情,做过很多糊涂事,造成了许多隐藏的、潜在的违害;现在虽然没有犯错,但都是我过去无数事上

  • 破相论 破相论

      达磨大师破相论  渝州华岩寺沙门释宗镜校刻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

  • 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

      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  达磨祖师著  弟子昙琳序  法师者,西域南天竺国人,是婆罗门国王第三之子也。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摩诃衍道,故舍素随缁,绍隆圣种;冥心虚寂,通鉴世事,内外俱明,德超世表

  • 见性即是佛 见性即是佛

      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

  • 菩提达磨大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

      菩提达磨大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  弟子 昙琳 序  法师者西域南天竺国人是婆罗门国王第三之子也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摩诃衍道故舍素随缁绍隆圣种冥心虚寂通鉴世事内外俱明德超世表悲悔边隅正教陵替遂能

  • 达摩为什么被认作禅宗的始祖? 达摩为什么被认作禅宗的始祖?

    禅宗五大祖师分别是指谁?  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给了二祖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