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与社会问题
  • 绿色新闻与中国环境记者群之崛起

    绿色新闻与中国环境记者群之崛起 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环境不断恶化,环境问题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政府、环境组织、媒体的介入,绿色题材变得多姿多彩,环境报道作为后起之秀忝列新闻学之中,从星星之火到灿若星河,中国业已形成一个成熟的环境新闻记者群。 中国的绿色新闻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大体经过了呐喊、理性主义、融入全球化三个阶段。在近30年的时间里,绿色问题升格为社会主流话题,环境报道日益对社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呐喊(1980~1990)

  • 怪鸟夜闯民宅房主抓获放生

    怪鸟夜闯民宅房主抓获放生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武昌余家头上台子村236号的邱先生,被异常的响声惊醒,他开灯一看,发现墙角有一只怪鸟,担心它受到惊吓,邱先生用衣服将其包裹。昨日上午,记者在现场见到,该鸟能发出类似老鹰低沉的声音,颈部有花纹,尾翼有黑色环纹,非常漂亮。武汉动物园总工杜有顺高级工程师辨认后,确认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鸦鹃,在湖北非常稀少。邱先生获悉后,立马将鸟放生

  • 肉食文化何其残忍

    肉食文化何其残忍 在当今世界,肉食文化还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长期以来,人们对发生在这个星球上的大规模屠杀和虐待动物的现象熟视无睹。 由于人们对动物的权力和福祉普遍持漠不关心的态度,致使屠杀和虐待动物的行为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屠宰场,在厨房里,在餐桌上,在豪华的饭店里,在现代化的试验室里,到处都充满着血腥的气息和动物的呻吟。 我们的饮食文化基本上是肉食的;大多数基层的医生还认为肉食是人体所必须的;社会上的领袖人物和明星们大多都是肉食的;我们的

  • “肉食文化”何其残忍

    肉食文化何其残忍 在当今世界,肉食文化还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长期以来,人们对发生在这个星球上的大规模屠杀和虐待动物的现象熟视无睹。由于人们对动物的权力和福祉普遍持漠不关心的态度,致使屠杀和虐待动物的行为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屠宰场,在厨房里,在餐桌上,在豪华的饭店里,在现代化的试验室里,到处都充满着血腥的气息和动物的呻吟。 我们的饮食文化基本上是肉食的;大多数基层的医生还认为肉食是人体所必须的;社会上的领袖人物和明星们大多都是肉食的;我们的

  • 自作自受

    自作自受 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都必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恶业,并非神灵、强权或自然力等他法加诸于自己的身心之上,而如今自作的一切,也必将于今生、来生或者遥远的未来世,在自己的生理、心理、所处的环境上成熟它的果报。 关于这一点,发生在波斯匿王身边的两件事会给我们很多启发: 佛在世时,波斯匿王之女善光,聪明端正,父母怜

  • 残酷的死刑

    残酷的死刑 根据各国的统计,全世界每年人类死亡的人数在五千万至五千五百万之间。在美国,每年死于枪械的人超过三万(见《面对死亡》一书)。在巴西,一九九○年约有三点七万人惨遭杀害。前苏联,一九八八年暴力致死人数为五万两千九百人,一九八九年则增至六万六千六百。 许多情况下,凶杀双方并不是普通的熟人,而是十分密切的亲属关系。很多凶杀案是由于滥饮烈酒而引起的。如一九九○年波兰百分之七十的凶杀案发案时,凶犯处于酩酊大醉状态。人若喝醉酒便失去了理智。 犯了罪的人

  • 动物的心理和感情

    动物的心理和感情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感情是人类的专利,动物的一切行为靠本能和条件反射。但大量的事实表明,动物也有感情,也有喜怒哀乐。能憎能爱,是通人性的。动物的类人行为基于什么样的心理,至今是个迷。 人做错了事,会产生内疚心理。那么动物会不会呢?请看一则事例。挪威玛兰诺马戏团有一头大象在一次表演中不慎将一名儿童踏倒。当儿童受伤被送往医院抢救时,这头大象便一反常态,不吃不喝,第二天管理员带他到河边散步时,它突然冲向河水深处,企图自

  • 口腹之欲动物泣血

    口腹之欲动物泣血 1 动物有生命吗? 是的,动物有生命。不过一旦它被煮得香香的,人们就忘记它曾经有生命。 2 天刚破晓,你想到什么? 路人甲:「多美好的一天即将开始。」 每当天刚破晓,美丽地球上就有超过一亿的家畜脑袋和身体分开。 谈到这一亿,由于不是指「钱」,所以总吸引不了大家的注意。由于破晓的那一亿真的不是指「钱」,所以人们对于它们的命运渐感麻痹,直到最后连一滴同情也不会有。 注:若包括水产类,每天的数量将达数百亿。 3 小妹把专煮清蒸螃蟹的蒸笼端上炉子,

  • 人类的残忍让人类自己胆寒

    人类的残忍让人类自己胆寒 一百年前,人们在亚马孙河两岸砍伐树木时,发现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在电锯的轰鸣声中,所有的动物都逃离了,惟有一种叫做树虎的动物没有走。据记载,树虎是非常怕人的。工人们深感奇怪,不明白这些树虎为什么不走。 他们找来动物学家桑普。桑普的话让工人们吃惊,他说一定有一只树虎被树胶沾在了树上了,所以其他的树虎才不走。大家仔细搜寻,果然发现树干上有一只树虎。原来,一千只树虎里,总会有一只被树胶粘住,从此再不能动弹。让人感动的是,一动不

  • 李木源林长的护生观

    李木源林长的护生观 放生还是放死-为什么提倡以护生和素食代替放生 近两年来,居士林在佛菩萨圣诞日到来之前总会在《联合早报》等报章媒体上刊登广告,提醒大家以护生代替放生,以素食代替放生。一段时间下来,得到很多信众的理解和支持。 当然,对于我们的倡议不以为然者亦有之,持怀疑态度者亦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对于一项行之千百年的传统行为的改变,人们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意见和看法,这都很正常。在此,我认为有必要对目前放生市场和放生行为进行分析,并理性、客观地告诉大家

  • 中国放生护生文化

    中国放生护生文化 生态环保是社会的和谐和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佛教的放生护生理念不仅限于戒杀放生,还应当包含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人与自然界的调和。佛教倡导维护生态物种的平衡,保护环境,净化身心,使得我们生存的世界显现为清净佛国。佛教的这种护生理念体现了佛教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 在佛教传人中国之前,汉人已有放生的习俗。《列子说符篇》记载赵国邯郸城民众在正月初一贡献斑鸠给赵简子,赵简子每每都会厚赏民众后,将斑鸠放生,以显示诸侯有好生之德。西汉时期在

  • 由放生延伸到保护环境

    由放生延伸到保护环境 从慈悲变成悲哀,从一念之仁到一念之私,想必是佛教徒所不愿见的。放生有时并不能真正积功德,反倒鼓励不肖商人捕捉野生动物,甚至破坏山林的生态。我们何不从放生到护生,一起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呢? 北投佛教文化馆与农禅寺,把信众捐来作为放生的钱共一百三十万元,转请台北市立动物园兴建了七座鸟园,专门收容为人弃养或遭人伤害的稀有鸟类,这些鸟园叫做护生鸟园。 我读到这个报道,忍不住喝彩,佛教界干余年来讲放生,已经成为积习难改的行为,由于放生

上一页 1.. 17 18 19 20 下一页20转到
精彩专题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