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操闻上古有弧矢之利,《论语》曰:足兵,《尚书》八政曰:师,《易》曰:师贞,丈人吉,《诗》曰:王赫斯怒,爰征其旅,黄帝、汤、武咸用干戚以济世也。《司马法》曰:人故杀人,杀之可也。恃武者
兵制一 有明之兵制,盖三变矣:卫所之兵,变而为召募,至崇祯、弘光间又变而为大将之屯兵。卫所之弊也,官军三百十三万八千三百,皆仰食於民,除西北边兵三十万外,其所以御寇定乱者,不得不别设兵以养之
【原文】 经曰:八阵(1),四为正,四为奇,余奇为握奇(2)。或总称之。 先出游军定两端,天有衡圆(3),地有轴,前后有冲,风附于天,云附于地。衡有重列各四对,前后之冲各三队,风居四维,故以圆;轴单
《曾胡治兵语录》是 中国近代语录体军事著作。蔡锷辑,共12章,1 4万余字。《曾胡治兵语录》中将材、用人、尚志、诚实、勇毅、严明、公正、仁爱、勤劳、和辑等前十章为治军问题。主张选将要慎重,为将要智勇兼备,练兵要严格。
《练兵实纪》 是明代汉族军事著作。由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此书正集9卷,附杂集6卷。它和《纪效新书》称为戚氏兵书姐妹篇。 九卷九篇共二百六十四条,具体篇目是:练伍法第一、练胆气第二、练耳目第三、练手足第四、练营阵第五(场操)、练后附杂集六卷六篇
晚唐易静的词集,一名《白猿奇书兵法杂占彖词》,收词七百馀首,占现存唐五代全部词作的三分之一强,易静打破花间传统,用词来谈论、传播军机、兵法,堪称中国词史及军事思想史上之奇书。
《将苑》又称《诸葛亮将苑》、《武侯将苑》、《心书》、《武侯心书》、《新书》、《武侯新书》等,它与《便宜十六策》均传为诸葛亮所撰,是中国古代一部专门讨论为将之道的军事著作,该书非常系统的论证了将领在军队中的地位、作用、品格和领兵作战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颇
《读史方舆纪要》:原名《二十一史方舆纪要》,是清朝初年顾祖禹独撰的一部巨型历史地理著作。《读史方舆纪要》综记“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得失之迹”,具有浓厚的历史军事地理学特色,其核心在于阐明地理形势在军事上的战略价值。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
《何博士备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人物评论集。1卷,28篇(今本缺2篇),北宋武学博士何去非撰。何去非字正通,浦城(今属福建)人,元丰五年(1082)以“对策”长于论兵入仕,后著《备论》28篇。翰林学士苏轼深为赞赏,遂于元祐四年(1089)、五年两次奏荐,乞为何去非换
翠微先生北征录》又称《华岳翠微先生北征录》、《翠微北征录》,宋代兵书。但是《宋史·艺文志》、省府县忐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未著录,直到清代黄虞稷等编《宋史·艺文志补》、《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始见著录。
《养性延命录》是陶弘景“略取要法,删弃繁芜,类聚篇题”后的作品,是目的是“庶补助于有缘,冀凭以济物耳”。该书辑录了上自炎黄、下至魏晋之间的导引养生理论与方法,共分上下两卷、六篇:《教诫篇》、《食诫篇》、《杂诫忌让害祈善篇》、《服气疗病篇》、《导引按摩篇》、《御女损益篇》。其中,《教诫篇》讲的是养生的理论,总论养生的必要性;《食诫篇》讲饮食的注意事项;《杂诫忌让害祈善篇》讲日常起居的注意事项;《服气疗病篇》讲行气术;《导引按摩篇》讲导引按摩术;《御女损益篇》讲房中术。
《周书》,中国历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唐朝令狐德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0卷,本纪8卷、列传42卷。本书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另外,清代有同名人物周书。
操练 从古国家巨弊,奠巨乎平时武备废弛,卒闻有警,招募而即使之战也。孔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夫不教之民,尽市民也。即韩淮阴之出奇,岂驱市人而战乎?予谓操练不可不讲也。然观今时操练,虽穷
正文 武王问太公曰:「贤君治国教民,其法何如?」太公对曰:「贤君治国,不以私害公:赏不加于无功,罚不加于无罪,法不废于仇雠、不避于所爱;不因怒以诛,不因喜以赏;不高台深池以役下,不雕文刻画以
序 臣闻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于;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虏人凭陵中夏,臣子思酬国耻,普天率土,此心未尝一日忘。臣之家世,受廛济南,代膺阃寄荷国厚恩。大父臣赞,以族众拙于脱身,被污虏官
【原文】 经曰:八阵(1),四为正,四为奇,余奇为握奇(2)。或总称之。 先出游军定两端,天有衡圆(3),地有轴,前后有冲,风附于天,云附于地。衡有重列各四对,前后之冲各三队,风居四维,故以圆;轴单
〔〈开元占经.三〉〕 唐帝克有苗,问人曰:「吾闻有苗时天雨血沾衣,有此妖乎?」人曰:「非妖也。有苗诛谏者,尊无功,退有能,遇人如雠,故亡耳。」 〔〈开元占经.六〉〕三苗时有日斗。 〔《太
前言 朝议郎使持节汉州诸军事守汉州刺史充威胜军使赐绯鱼袋臣王真上。 右臣伏以君之至明,贵能下听;臣之至诚,贵有上闻。微臣性识庸愚、智虑寡薄,久从什府,不到朝廷。特蒙陛下曲贷殊私,擢居重任,
〈序〉 操闻上古有弧矢之利,《论语》曰:足兵,《尚书》八政曰:师,《易》曰:师贞,丈人吉,《诗》曰:王赫斯怒,爰征其旅,黄帝、汤、武咸用干戚以济世也。《司马法》曰:人故杀人,杀之可也。恃武者
兵制一 有明之兵制,盖三变矣:卫所之兵,变而为召募,至崇祯、弘光间又变而为大将之屯兵。卫所之弊也,官军三百十三万八千三百,皆仰食於民,除西北边兵三十万外,其所以御寇定乱者,不得不别设兵以养之
卷上将务兵谋 夫将之上务,在于明察而众和,谋深而虑远,审于天时,稽乎人理。若不料其能,不达权变,及临机赴敌,方始趑趄,左顾右盼,计无所出,信任过说,一彼一此,进退狐疑,部伍狼藉。何异趣苍生而
序 人有言曰:儒者不言兵。仁义之兵,无术而自胜。使仁义之兵无术而自胜也,则武王合用乎太公?而牧野之战,四伐攻、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又何用也?《权书》,兵书也,而所以用仁济义之术也。吾疾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又称《太白阴经》。中国古人认为太白星主杀伐,因此多用来比喻军事,《太白阴经》的名称由此而来。作者为唐朝的李荃。
《孙子兵法》是中国汉族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孙子兵法”被称为镇国之宝,被奉为兵家经典。其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或《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隋书 经籍志》注云:“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又称吕望,字子牙(一说字尚),俗称姜太公、姜子牙,为西周开国功臣、齐国始祖。历史上,对于《六韬》的作者、成书年代及书的真伪争议颇多。宋代以来,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