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将元夫子,异姓为天伦。 本无轩裳契,素以烟霞亲。 尝恨迫世网,铭意俱未伸。 松柏虽寒苦,羞逐桃李春。 悠悠市朝间,玉颜日缁磷。 所失重山岳,所得轻埃尘。 精魄渐芜秽,衰老相凭因。
作者: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译文 唱罢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 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 当天色已晚,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 而这时候,满天风雨,只有我一个人独自走下了那西楼! 赏析 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离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赏析 崔琼《东虚记》说这首诗作于隋炀帝大业(605-617)末年。一、二、四句垂、飞、归押平声韵,平仄完全符合近体七绝的要求,是一首很成熟的七言绝句。明人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说:庾子山《代人伤往》三首,近绝体而调殊不谐,语亦未畅。惟隋末无名氏杨柳青青,至此,七言绝句音律,始字字谐合,其语亦甚有唐味。右丞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祖也。 题目是《送别》,全诗借柳条、杨花的物象寄寓惜别、盼归的深
作者: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背景 王维大约在公元740、741年(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知南选,至襄阳(今属湖北)。他集子里现存《汉江临眺》、《晓行巴峡》等诗,可见他在江汉的行踪不止襄阳一处。沈子福,不详。长江从九江以下往东北方向流。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看诗题和头两句的意思,这诗当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 赏析 王维的送别诗,几乎首首都有新意。这一首艺术构思新巧缜密,想象大胆丰富
作者:王勃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赏析 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与上面这首诗参证的江边送别诗,有《别人四首》、《秋江送别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 两诗合看,大致可知写诗的背景,即送客之地是巴南,话别之所是津亭,启行之时是秋夜,分手之处是江边,而行人所去之地则可能是塞北,此一去将有巴南、塞北之隔。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了两首中的第一首,但
作者:钱起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注释 ⑴侠者:豪侠仗义之士。 ⑵燕赵:古时燕、赵两个国出了许多勇士,因此后人就用燕赵人士指代侠士。 ⑶剧孟:剧孟:汉代著名的侠士,洛阳人,素有豪侠的名声。杜甫有诗句:剧孟七国畏,马卿四赋良,说得就是剧孟武艺的高强。这里剧孟是用来指代洛阳的。 ⑷寸心:心中。 译文 赵、燕两地多慷慨悲歌的侠士,今天我们相逢于侠士剧孟的故乡洛阳。心中悲壮不平之事向你诉说不完,无奈太阳西斜,只好再次分手而去。 赏析
作者: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注释 ⑴朱大:孟浩然的好友。 ⑵秦:指长安: ⑶游人:游子、旅客,此诗指的是朱大。 ⑷五陵:地点在长安,唐朝的时候是贵族聚居的地方。 ⑸值千金:形容剑之名贵。值:价值。 ⑹脱:解下。 译文 朱大你要到长安去, 我有宝剑可值千金, 现在我就把这宝剑解下来送给你, 以表示我今生对你的友情。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朱大名去非。 首句游人五陵去游人,强调其浪游者的身份。五陵本为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
作者: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释 ①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②此地:指易水岸边。燕丹:指燕太子丹。 ③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冠:帽子。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头发上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④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没:死,即殁字。 ⑤水:指易水之水。 译文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
作者: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赏析 这首诗,叙离别而全无依依不舍的离愁别怨,写得慷慨激昂,议论滔滔,形象丰满,别具一格。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下笔挺拔刚健,调子高昂,一扫送别诗的老套,生动地勾勒出主人公性格的坚强刚毅,真有一种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的气势,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彩笔浓墨描画出大丈夫的壮伟形
作者: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yǎo)钟声晚。 荷(h)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 ⑴送灵澈上人:选自《刘随州诗集》(《四部丛刊》本)卷一。灵辙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现在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诗僧。上人,对僧的敬称。 ⑵苍苍:深青色。 ⑶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⑷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⑸荷(h)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译文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 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 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 独自向青山归去,
作者:刘长卿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赏析 润州,故治在今江苏镇江,距金陵相近,因此唐人也称润州为金陵。诗人送一位做判官(地方长官的僚属)的南方朋友赴军,深厚的友情,倾注于这首情意依依的诗中。 前二句先写出分别之因与所到之地,首句句内倒装,应是辞家万里事鼓鼙,万里径置句首,突出此行迢迢,是为长离之别,为下文作了铺叙。事鼓鼙,指从事军务,金陵(润州)驿路是驰马赴往所在,但并非目的地,只是临时驻扎的行营,还将继
作者:高適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释 ①安西: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②骢:指黑色的骏马。 ③虏障:指防御工事。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 ④太白东:具体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⑤离魂:指离别时的心情。惆怅:失意、难过。 ⑥宝刀雄:指在边地作战建立军功的雄心壮志。 赏析 这首律诗被后人誉为盛唐五言律第一。侍御即侍御史的简称,官名。李侍御,名未详。安西,
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2012年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引用书中名句“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幽默深刻。通常,它只用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一幅情节生动的画面,中国古人的人生智慧也便在这幅画面上得以鲜明呈现。阅读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将受到先辈的智慧点拨,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赏析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那年冬天,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易水送别》一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
作者: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 ①赋得:分题赋诗,分到的什么题目,称为赋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②楚江:指长江。建业:今江苏南京。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 ③建业:今江苏南京。 ④漠漠:水气迷茫的样子。 ⑤冥冥:天色昏暗的样子。 ⑦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⑧浦:近岸的水面。 ⑨沾襟:打湿衣襟。此处为双关语,兼指雨、泪。 ⑩散丝:指细雨,这
作者: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
作者: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注释 ⑴箫:一种竹制的管乐器。 ⑵咽:呜咽,形容箫管吹出的曲调低沉而悲凉,呜呜咽咽如泣如诉。 ⑶梦断:梦被打断,即梦醒。 ⑷灞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是汉文帝的陵墓所在地。当地有一座桥,为通往华北、东北和东南各地必经之处。《三辅黄图》卷六:文帝灞陵,在长安城东七十里。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 ⑸伤别:为别离而伤心。
作者: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译文 唱罢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 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 当天色已晚,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 而这时候,满天风雨,只有我一个人独自走下了那西楼! 赏析 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离
作者: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赏析 这首诗,叙离别而全无依依不舍的离愁别怨,写得慷慨激昂,议论滔滔,形象丰满,别具一格。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下笔挺拔刚健,调子高昂,一扫送别诗的老套,生动地勾勒出主人公性格的坚强刚毅,真有一种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的气势,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彩笔浓墨描画出大丈夫的壮伟形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烟花: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
作者: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
作者: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 ①、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②.、左迁:贬谪,降职。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③、龙标:唐代县名,在今贵州锦屏县,现保存有龙标书院,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⑥、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作者: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注释 ⑴朱大:孟浩然的好友。 ⑵秦:指长安: ⑶游人:游子、旅客,此诗指的是朱大。 ⑷五陵:地点在长安,唐朝的时候是贵族聚居的地方。 ⑸值千金:形容剑之名贵。值:价值。 ⑹脱:解下。 译文 朱大你要到长安去, 我有宝剑可值千金, 现在我就把这宝剑解下来送给你, 以表示我今生对你的友情。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朱大名去非。 首句游人五陵去游人,强调其浪游者的身份。五陵本为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
作者: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注释 ⑴掩:关闭。 ⑵柴扉:柴门。 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译文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明年春草再绿的时候, 您能不能回来呢?、 思想感情:怀念友人、盼望友人快快回来的思想感情。 鉴赏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
作者: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释 ①淮(hui):扬州。 ②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 ③离亭:驿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④潇湘(xiāo xiāng):指今湖南一带。 ⑤杨花:柳絮。 ⑥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在今陕西境内。 ⑦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 ⑧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 译文 扬子江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晚风阵阵,
作者: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
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赏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解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赏析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
作者: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yǎo)钟声晚。 荷(h)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 ⑴送灵澈上人:选自《刘随州诗集》(《四部丛刊》本)卷一。灵辙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现在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诗僧。上人,对僧的敬称。 ⑵苍苍:深青色。 ⑶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⑷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⑸荷(h)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译文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 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 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 独自向青山归去,
作者: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释 ①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②此地:指易水岸边。燕丹:指燕太子丹。 ③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冠:帽子。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头发上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④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没:死,即殁字。 ⑤水:指易水之水。 译文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赏析 崔琼《东虚记》说这首诗作于隋炀帝大业(605-617)末年。一、二、四句垂、飞、归押平声韵,平仄完全符合近体七绝的要求,是一首很成熟的七言绝句。明人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说:庾子山《代人伤往》三首,近绝体而调殊不谐,语亦未畅。惟隋末无名氏杨柳青青,至此,七言绝句音律,始字字谐合,其语亦甚有唐味。右丞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祖也。 题目是《送别》,全诗借柳条、杨花的物象寄寓惜别、盼归的深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