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语】-佛教戒律中“绮语”是什么意思

  佛家所说“十恶”中,属于“口业”的有四种,“绮语”即其中之一。“绮”字的本义是平纹起花的丝织品,引申为华美、艳丽。凡一切邪僻不正或涉及男女私情的话,都称为绮语。

绮语(佛教解释)

  佛家所说“十恶”中,属于“口业”的有四种,“绮语”即其中之一。“绮”字的本义是平纹起花的丝织品,引申为华美、艳丽。凡一切邪僻不正或涉及男女私情的话,都称为绮语。如梁武帝《答菩提树颂手敕》:“但所言国美,皆非事实,不无绮语过也。”关于“绮语”的定义,各家所说各有侧重。或谓“染心所发诸语”(《俱舍论》),或谓“以非时(不合时宜)故”(《成实论》),或谓“邪言不正”(《大乘义章》卷七)等。主要是涉及艳情的花言巧语,如后世文人所做的艳词淫曲之类。例如: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近人为词,习绮语者,托言温、韦。”唐末五代的温庭筠和韦庄,是“词为艳科”的鼻祖。又如清·李渔《怜香伴·香咏》:“贫尼少时也学拈毫,摩顶以来,十年不作绮语了。”意思是说,出家人严守口戒,不再去作那些艳词淫曲了。

宗教意义

  绮qǐ 语是花言巧语,所谓“笑里藏刀”,目的是叫别人上当,用花言巧语来欺骗。绮语的范围很广,凡是令人邪思这类的言语,都属于绮语。

  美妙的词语。苏轼《登州海市》诗:“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

  称词之纤婉言情者。陈延焯《白雨斋词话》卷五:“近人为词,习绮语者,托言温、韦〉”温,温庭筠;韦,韦庄。

  佛教语。指涉及爱情或闺门的艳丽辞藻及一切杂秽语。

  佛教云何十法向恶趣。

  谓十不善。绮语

  身杀.盗.婬。口两舌.恶骂.妄言.

绮语的文章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