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定法师
  • 心定和尚五日禅开示(二)

    心定和尚五日禅开示(二) ◎心定和尚 各位同参:所谓「开悟,修行证果」,在佛陀的时代,都说「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以中道思想来说:「不依世俗谛,不得胜义谛」,胜义谛是空性的体验,世俗谛则是缘起的世间万象。以人的身体来说,色身的部份是四大──地水火风,

  • 第二章 修行积德

    第二章 修行积德 行善积德可延寿 行善积德,有可能延长寿命,我要举两个例子来证明确有其事。 (一)许愿延寿 日月光集团董事长张虔生的外祖母,大约在一九八五年左右,八十六岁的时候,有一天经医生诊断告诉其女张姚宏影女士(董事长的母亲)说:「老太太活不过三天了

  • 禅定与智慧 3

    大家喝茶的喝茶,喝完的专心谛听。 在禅堂里头的作息非常紧张,初学的人不但腿、腰、脚觉得酸、麻、痛,有些还想办法止痛,所以紧张的滋味也不好受。在禅七里头,就是要训练大家把平时散乱惯了的心意识集中起来。每天从早到晚时时刻刻要提起正念,照顾所缘,这都是

  • 心定和尚五日禅开示(三)

    心定和尚五日禅开示(三) ◎心定和尚 大家不要觉得数息很简单,天天呼吸,谁不会呼吸!那么麻烦做什么?释迦牟尼佛把这个法门,连同不净观叫做甘露门,甘露就是不死之药,虽然简单,但是做起来恐怕不是那么容易。除非你能够彻底放下,除非你念头升起,能马上回来照顾呼

  • 第三章 佛典妙喻

    第三章 佛典妙喻 波斯匿王丑女缘 我们对人不要有傲慢或轻视的态度,对于出家人也-不可生起轻慢的心,因为这样对佛教没有好处,对自己却有损品德,甚至影响自己来生的果报。今举印度古时候波斯匿王的女儿为例,做为警惕。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瑞安

  • 禅定与智慧 4

    4-1修禅定与参禅的不同 中国佛教的禅宗不管是禅堂的设备、每天作息时段的安排、或者运作方式都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它的修持方法(参禅)与佛陀所教的修习禅定的方法,在层次上是不太一样的。佛陀所教的是按部就班修入禅定的方法;中国佛教的禅宗则是要当下就认识本

  • 禅定与智慧 5

    只要是学佛的人,不论在家、出家,禅定都是必修的。只是在修禅定的环境上,出家的身份比在家的身份更方便,更容易修成功。理论上虽然有人说「慧解脱阿罗汉」不一定要修定也可以开悟,但是慧解脱阿罗汉在开悟后势必还是要继续修禅定。日常生活中,从过去到现在的贪

  • 禅定与智慧 6

    各位同参,专心谛听!佛教因为所谈的都是有关人生的问题,如「人为什么会有痛苦?」「痛苦的原因出在那里?」「怎么样来对治它,才会没有痛苦,只有快乐」等。所以,佛法讲的完全是人生的问题,怎么样得到圆满的人生。佛法本来就是人生的佛法,人生的佛教。 6-1 人间佛

  • 禅定与智慧 7

    今天谈一谈我们的修行,到底是在修福还是在修慧?或者到底是修定还是在修慧?提供给大家参考、参考。在我们佛教徒里,修福的比较多,修定的也比较多,修慧的反而比较少。 你一定会想:「我会讲经、会看佛书,怎么说修慧比较少?」因为修慧是要不断的思惟,才算在修慧。

  • 禅定与智慧 8

    每一位修学佛法的人都希望早一点开悟,进到禅堂来都希望明心见性。这都很好,但我们必须了解到我们无始以来的这些习气,不是一个禅七可以消除净尽的,所以一定要悟后而修。在禅堂培养你打坐,或者参话头的这些方法、要领,乃至在这里了解诸法的实相,就是开悟了。「

  • 禅定与智慧 9

    各位同参,专心谛听!今天要讲的般若内容,主要是引用大乘佛教龙树菩萨的《中论颂》里面一句很著名的话来解释:「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这句话也是中国天台宗用来成立的教理--「一心三观」的依据。 9-1「因缘所生法」 首先来看因缘法,

  • 禅定与智慧 10

      《般若心经》在中国是最普遍的经典。在所有经典里头,可以说《般若心经》所讲的智慧最为精要。因为它虽然只有短短的两百多个字,但是里面所告诉我们的修行方法的确已经是很完备了。  我们中国佛教徒在做早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3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