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演法师
  • 拜福斗

    悟演法师的讲义《拜福斗》 二0一二年农历十二月初七日晚上 拜福斗是我们中国佛教古老原始的一个传统祈福、求福、转运、平安、顺利的一个殊胜法事活动。我们宝林禅寺从清晨三点钟开始法会,目的是给我们宝林弟子们送出吉祥,带领大家懂得如何去求福、如何接福、

  • 观音佛七共修

    观音佛七共修

  • 2012年佛七共修

    2012年佛七共修

  • 2012年弥陀佛七共修

    2012年弥陀佛七共修

  •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一课

    二O一二年二月十三日观音佛七共修第一课 主讲:悟演法师 第一个问题:大家修行上不去的几大原因。 1、发心不正确。学佛、烧香、念经不仅求平安,求人天福报,更重要的是求得心灵的智慧,证悟菩提。 2、求法不如法。法无高下,众生平等。而我们都在分别之中来取舍,

  • 佛七共修第一课

    二O一二年四月初四日佛七共修第一课 主讲:悟演法师 止,就是断掉我们轮回的根本。轮回的根本即是无明。无明即我执与法执。一直执着于我,执着与有一个真实的我,这是知见,它导致我们的烦恼。越是用种种语言去解释,烦恼就越增长。禅学中一句老话:行也禅,坐也禅,

  • 弥陀佛七共修第一课

    二O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弥陀佛七共修第一课 主讲:悟演法师 在实修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心气合一与气沉丹田是合一的。气不能憋,唱颂时候,先叹口气,气在哪里,唱颂的“嘴巴”就在那,要找到后腰的两个力点。 二、用心进入禅修的境界。今晚坐禅心的实修方式

  • 观音佛七共修 第二课

    二O一二年二月十四日观音佛七共修第二课 主讲:悟演法师 心气不合一是绕佛行进的最大障碍,这种状态让我们伴随着自己的习气去思维佛的真谛,去理解修行的法则,忽视内心的体悟,用世俗的思维模式去思维做意,在胡同里转不出去,这很可悲。今晚,我们来思考作为当代佛

  • 佛七共修第二课

    二O一二年四月初五日佛七共修第二课 主讲:悟演法师 佛法从汉哀帝元寿二年传入中国,融合了儒学、道学以及中国的本土文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参禅而坐,夜睹明星,豁朗开朗,知道“天上天下,为我独尊。大地众生,皆有佛性。”由此,

  • 弥陀佛七共修第二课

    二O一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弥陀佛七共修第二课 主讲:悟演法师 一、什么是禅心 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生活中处处充满禅的生机,禅心使人生充满魅力。 禅心第一解,《金刚经》云:“是金刚般若波罗密,非金刚般若波罗密,实为金刚般若波罗密。”体现了禅心的境

  •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

    二O一二年二月十五日观音佛七共修第三课 主讲:悟演法师 今晚讲“坐禅”的重要性。末法时代,众生有许多习气毛病,把俗世习气带入佛法修行并且去做义思维,故佛法认知有许多弯路。这也是一个修行过程。但当我们知道问题错误性就应该知道怎样下手,滋养自己的禅心

  • 佛七共修第三课

    二O一二年四月初六日佛七共修第三课 主讲:悟演法师 中国佛教是汉哀帝元寿二年传入中国。当初佛教文化借用儒学、道学名相解释佛教,形成格义佛教。这是佛教历史的第一阶段。格义佛教时期佛教在士大夫阶层流传。并未完全普及民间。佛教曾经经历了四次灭佛事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3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