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吉法师
  • 关于有情中阴身的省思

    关于有情中阴身的省思 如吉法师 中阴身,通常是指人或其它有情从死亡到转生之间的一段短暂的过渡生命状态。然而,关于中阴身有无的问题,南北传佛教有着不同的看法。 最近笔者读到一本南传佛教的《何去何从——业·斯旺·转生》(马来西亚籍南传佛教高僧奥智达比

  • 《弥勒菩萨的尊贵与净土法门的殊胜》序言

    《弥勒菩萨的尊贵与净土法门的殊胜》序言 不知始于何时,佛教寺院的造像中在第一重殿——天王殿的正中塑造了弥勒佛化身形象——布袋和尚,让进入寺院者首先见到弥勒佛,有意无意地与弥勒佛结上了欢喜缘。 又不知始于何时,僧团中不满足于释迦佛的圣诞,于是搜寻安

  • 由世间定到出世间定之修习

    由世间定到出世间定之修习 定者,即是定心专注于一境。《六门教授习定论》中云:“于所缘处令心善住,名之为定。由不散乱,不动摇故。”(1)定之种类甚多,然不出世间和出世间二大范畴。又“由习定故, 能获世间诸福及以殊胜圆满之果(解脱或成佛)。”(2)且利益他人,

  • 止的修习

    止的修习 如吉法师 佛教修行所采取的方法尽管千差万别,但归结起来,不外乎戒、定、慧三者。这三者应密切配合,才能产生修持的功效。虽然以持戒为基础,以戒来约束不良的行为而促发正定。而在修定有了成就之后,则可使得身心安定,自然能调伏烦恼,产生防非止恶的功

  • 修定之证得及其它

    修定之证得及其它 如吉法师 修定加行圆满,必证禅定。证定的过程,《瑜伽师地论》卷20中说,包括了得定、定圆满和定自在三个基本层次。本文就证定的三个层次及修定所发善根的真伪、禅境邪正之验证及退定因缘加以说明。 一、轻安得定 修定经过九住心(初内住心、

  • 修定之加行

    修定之加行 如吉法师 修定者具备了足够的资粮之后,即应缘境做功夫,也就是修加行。修加行,有缘境修加行、修九住心和修作意三项。 一、缘境修加行 缘境修加行,有通、别不同,以下分说之。 一、通说缘境修加行 禅定修加行,《菩提道次第略论》(以下简称《略论》)

  • 修定之资粮

    修定之资粮 如吉法师 修习禅定,必须具备足够的资粮,就如出门旅行,要预先准备旅费、食品及衣物等生活日用品,才能起行。有关禅定之资粮,主要是选择处所、威仪,守护戒律仪、根律仪,认识各种障难及其对治,了知所缘之境。以下依次解说。 一、选择处所、威仪 修定

  • 禅定之种类

    禅定之种类 如吉法师 佛教修行的方式方法尽管种类繁多,千差万别,但其基本内容,不外乎戒定慧三者。关于戒学和慧学的研究与弘扬,佛教界较为普遍。定学的研究方面,近年来有吴立民先生的《禅定漫谈》(1994、1995年《佛教文化》连载),介绍了世出世间、显教密法的

  • 太虚大师的建僧思想 太虚大师的建僧思想

      太虚大师“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萨戒本。”因此,建立健全的僧伽制度,举办完整的僧教育,培养能住持现代佛教的僧伽人才,是大师改革佛教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拟对大师有关这方面的设想和实践活动作简单介绍。

  • 印度佛教瑜伽学之纲要 印度佛教瑜伽学之纲要

      释迦世尊于公元前六世纪创立佛教,佛灭五百年后大乘佛教开始兴起,七百年后龙树菩萨(约公元150—250)创立大乘中观学,九百年后无著菩萨(约公元四、五世纪)开创大乘瑜伽行派。从无著开始创立瑜伽学,到玄奘大师将瑜伽唯识学较为完整地传入我国,中间大致经历了三

  • 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浅说 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浅说

      人生佛教,是晚近太虚大师集释迦如来全部教法、为适应现代社会机宜而建立的新的教法体系。大师在《人生佛教开题》(以下简称《开题》)中说:“时至今日,则须依于全盘佛佗真理而适应全世界人类机宜,更抉择以前各时域佛法中之精要,综合而整理之,故有‘人生佛教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