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旸法师
  • 人人都念观世音,观世音菩萨念什么? 人人都念观世音,观世音菩萨念什么?

    我们说众生,人人都具足有真如妙心,依此真心来修行,将来功行圆满,决定成佛。这个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的道理,是我们佛教根本的道理。依此看来,我们众生的一念心就是佛,所以修行就是要修心,修心才能成佛。

  • 佛法概要·前言

    前言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一刹那间,我已七十五岁了。回顾六十多年来的出家生活,遵照先师圆瑛大师的教导,对自己要求:严净毗尼,如法修行,研习经论,弘法利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求福求慧,求生净土,无有疲倦。期以报答四恩于万一。我一生难忘的事,乃是母亲同

  • 佛法概要·第一章

    第一章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 第一节 释迦牟尼佛名号的由来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广大佛教徒信仰和尊崇。 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义,对净化人间,解除人们的烦恼和痛苦,产生了无比威力。正如圆瑛大师所开示的“欲无烦恼须学佛,知

  • 佛法概要·第二章

      第二章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释迦牟尼佛一生说的教法,总的说来是说阿罗汉、辟支佛、大乘权教菩萨、实教菩萨实践的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四摄法、三心、四愿各种法门。现在介绍如下:  第一节 声闻行

  • 佛法概要·第三章

    第三章 常随佛学十大弟子 第一节 舍利弗尊者 (一)八岁走上论师宝座 舍利弗译为身子,其母身形好,身子所生,故名。又译鶖子,母眼明净,如鶖鹭眼。生于摩竭陀国王舍城郊区迦罗臂拿迦村。父名婆陀罗,是婆罗门教中著名论师。舍利弗八岁时,即能通晓一切书籍。时摩竭

  • 佛法概要·第四章

      第四章 五大菩萨  第一节 弥勒菩萨  (一)弥勒的事迹  弥勒,全译梅达丽(maitreya),又译为慈。弥勒是姓,名阿逸多,义译无能胜。公元前六世纪人,与释迦牟尼同时。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

  • 佛法概要·第五章

    第五章 佛灭后印度佛教和东传中国 第一节 三藏圣典的结集 (一)第一次结集 结集二字包含有编辑的意思:而古来翻译法师使用“结集”的词语,是指大家聚集在一起会诵佛说过的遗教,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的古印度还没有文字记录,只能用语言把回忆的知识,通过师承传诵

  • 佛法概要·第六章

    第六章 禅宗史话 第一节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 禅学是佛教根本教义的一个中心论点,它是佛说一切教法之中的一大总相法门。这正是《华严经》所说的,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在开悟的人看起来,所谓头头是道,法法皆真。真是见色闻声,无非这个,扬眉

  • 佛法概要·第七章

      第七章 净土法门在中国的流传  第一节 净土法门所依的经论  净土法门,是佛教最容易使人接受和信仰的一个宗派。它方便易行,所以导致人们欢喜修学、信受奉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真是是男是女总堪修

  • 佛法概要·第八章

      第八章 律宗初探  第一节 序言  如来成道记说:净法界事,本无出没,大悲愿力,示现受生。我佛释迦牟尼、他亲证了法事、本来是没有生、没有灭。可是为了大悲心切,度生愿深,因此于无生中示现有生,于

  • 佛法概要·第九章

    第九章 佛教各宗概况 佛教传入我国,先后形成十宗,流传在不同的朝代和地区。十宗有俱舍、成实、三论、天台、华严、法相、律、净土、禅、密等宗。本书对禅、净土、律三宗已有专章叙述,这里不谈。其它七宗概况,现分述如下: 第一节 俱舍宗 佛灭后九百年,犍陀罗国

  • 佛法概要·结束语

    结束语 本书以浅显的语言来淡一淡我对佛教的一些体会。真是大海一滴、虚空一尘。正如先师圆瑛大师遗著《楞严经讲义》的自序后面说“聊籍管窥之见,而论性天,但凭蠡测之才,而探义海”。因此本篇《佛法概要》,只能作为佛学院同学们和有志佛学者的入门方便。 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3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