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法师
  • 忍辱 忍辱

      忍辱是佛菩萨具有的基本品格,也是一个佛弟子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佛陀往昔修行时曾被歌利王截割身体而毫无怨心,历代祖师也多以难忍能忍的苦行成为一代宗师。宋代临济宗高僧浮山法远禅师就是因忍辱之行而名垂

  • 宽容 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人品修养的具体体现。面对别人的过错,如果我们能够以宽容之心来对待,不仅可以感化犯过错的人,而且还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以善心善行来回报你的宽容。  佛鉴禅师住持太平寺时,高

  • 放下 放下

      看破、放下、自在是人生的三重境界。在三者之中,最重要的是放下。一个人若是对经历的事情看破了,但却不能放下,他就不能获得自在人生。只有彻彻底底放下一般人放不下的一切,才能过得洒脱自在。  有一次,坦山

  • 自在 自在

      百丈怀海禅师是唐代著名的禅宗高僧,我国丛林清规的制定者。他曾写有一首《一任清风送白云》诗歌,这首诗歌在禅门中流传久远,成为历代赞叹出家人悠闲生活的名诗。诗云:  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  

  • 云在青天水在瓶 云在青天水在瓶

      药山惟俨禅师是唐代著名高僧,因参礼马祖道一禅师而悟道。悟道后的惟俨禅师常住药山(今湖南沣县)教化弟子。当时的朗州刺史李翱,因仰慕惟俨禅师的德行,亲自入山去拜访。李翱到时,惟俨禅师正手执经卷,聚精会神地

  • 贪欲过患 贪欲过患

      佛教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遇到各种烦恼和痛苦,是因为人都有贪、嗔、痴三毒之心。在三者之中,贪心居于首位。一个人的贪欲之心是没有止境的,人的贪欲就像一口永远也填不满的碗,你填的东西越多,它就容纳的越多。

  • 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是道

      马祖道一禅师是唐代著名高僧,俗姓马,禅宗门徒尊称他为马祖。马祖道一曾跟从南岳怀让禅师习禅,因磨砖作镜的行为,得怀让禅师的点化而悟道。悟道之后,他来到洪州(今江西南昌)弘扬禅法,广纳学子,四方学者云集而至

  • 福慧双修 福慧双修

      佛陀住世时,经常开示弟子修行要福慧双修,才可有成就。如果只修福或只修慧,便偏离正道,不能福慧圆满。  曾有师兄弟两个修行人,虽然一起跟着师父修道,但各自的修行方式则不同。师兄听说修福的人,将来会有很大

  • 进入寺院殿堂先跨哪只脚?多数人都不知道 进入寺院殿堂先跨哪只脚?多数人都不知道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仪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文明。中国佛教之礼仪,不仅蕴含佛教种种行为规范,更是我们对佛菩萨的一种尊重和虔诚。  寺院礼仪很多,通常会有人问我,进入寺院殿堂是先跨哪一只脚?是男

  • 一分也是珍贵! 一分也是珍贵!

      — —师父,我那些朋友真是抠,发个微信红包,每人才抢到几分钱。  — —一分也珍贵。  在与家人或朋友相处时,不少人往往会对他们所付出的关爱习以为常,潜意识里总希望得到他们更多的好处,似乎一切

  • 【禅诗赏析】唐·香严智闲之《三句后意》 【禅诗赏析】唐·香严智闲之《三句后意》

      三句后意  唐·香严智闲  书出语多虚,虚中带有无。  却向书前会,放却意中珠。  著者小传:香严智闲,唐代名僧,青州(山东益都)人。初从百丈怀海出家,后谒沩山灵裕禅师。不契,泣涕辞去。偶于山

  • 正写是字,反写也是字 正写是字,反写也是字

    从前有一位小和尚问禅师:“师父,您说学佛要发心普渡众生,那如果是坏人,还要度他吗?”禅师用笔反写了一个“我”字,就像印章上的字一样,正反颠倒。他问小和尚:“这是什么?”

上一页 1.. 4 5 6 7 下一页7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