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程法师
  • 竺摩法师与大马佛教

    竺摩法师与大马佛教 继程法师 前言 一九五四年五月四日,当已届四十二岁的竺摩法师踏入了马来西亚的国土,从此法师的生命与大马的人民与佛教便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了。大马佛教有广大的空间让法师开拓,法师也的确为大马佛教开拓了广大的空间。 法师来

  • 慧心

    慧心 继程法师 一个懂得实行道德观念者,就有情步向成佛的道路及意义而言,这是一个开始,是在制造一个向上向於圆满的循环,是有情心中的智慧,在重重污垢中,显露其慧光自觉之行。 是非、善恶、好坏、对错、真伪、净染、白黑、正邪……这些都是世间上相对立的两种

  • 观想

    观想 继程法师 要能够通过修止或定的方法而达到止静或定的境界,还是需要有观照的作用的,但在修定的过程中,观照的作用是重于警觉的,即是对应用的方法有观照的功夫,如此才能使所修的定境成为可能。 而禅修法门若仅止于此,那只是半途、或只能说是部份功夫的完成

  • 观止

    观止 继程法师 初修禅定或止观法门者,皆需调和身姿及呼吸,以数呼吸则为数息观,随呼吸而凝住心念则为随息。这些方法对散心者或妄念多者,是为止心之良方。 禅修法门,粗到细,浅至深,有其程序与系统,这是一般禅定方法的指导。基本上,此禅定法门之秩序及系统,不论

  • 文化使命

    文化使命 如果我们不懂得爱护传统及古迹,我们又怎样能创出奇迹让后人珍惜,又怎能期望他们会爱惜我们留下的遗产。 真正能体会古人的智慧,珍惜前人留下的古迹者,是有深厚历史意识及文化使命感的。 虽然我们也将留下一些东西给后人,但同样的,如果他们缺乏了这一

  • 生死心

    生死心 继程法师 欲修道求生死的解脱者,就必须生起恳切的生死心,即是要从生死根本去解除,因此在生命时限中,必以全心投入的态度去修行。 有情在流转时 ,其生命形体是由色法组成,因此是有存在的时限。在此时限结束时,必会有一突变或大变化的现象产生,但有情心

  • 供养一份诚心

    供养一份诚心 继程法师 把自己喜爱的东西送给心爱或尊敬的人,是一般人都会有的作法,这是表达自己的爱意或敬意。 我们喜爱的东西,是通过感官接触而引发内心对它的喜欢。虽然个人所好所爱,未必尽然相同,但仍有基本的标准。一般上自然界的东西比较易於引发内心

  • 外在与内涵

    外在与内涵 继程法师 不再有激情,也不让内心的感情明显流露。 这已经是第二次了,也许将来还会有这样的机会。 其实是有一些事情会触动内心的感性。乃至有时候礼佛时,也不禁眼眶润湿了。 有时候看到朴素的脸上,虽然绽开了笑容,却仍有一丝无奈的神色,心里竟然有

  • 佛心

    佛心 继程法师 佛即正觉者,佛心就是正觉者之心,或正觉之心。 此正觉心是清净无染,光明皎洁的。 古人常用 秋月的圆满,清凉,光明来表征此佛心。 佛心与有情心只有悟与迷之不同而已,而迷与悟固然是相对的两种心理,实际上其本质并无分别,而其作用,即对一切法的认

  • 苦与自在

    苦与自在 继程法师 「人生是苦」。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认可的,因此我们有着许多方法以求离苦而得乐。 但是很多时候人又很矛盾的把这个观念放在一旁,看到佛教直接提出这个说法时,又说佛教是消极的宗教。 「人生无常」。 相信这也是绝大多数人都必须承认的,因

  • 亲近善士

    亲近善士 继程法师 人都不是生而知之的,总是要学、要习才能知。 我们是通过不同的管道、媒介或工具而学习到知识与技术的,这些知识与技巧往往累积了许多先辈的精力、智慧而成,它肯定不是突然出现,也不会是天降下来的。它是人类通过学习,从学习中再去开创、组

  • 丧礼勿杀生

    丧礼勿杀生 继程法师 有一些佛教徒在办丧事时,已经懂得以素食为祭品,有的更勇敢的采用简单的佛化仪式来代替劳民伤财的华人丧礼。 用素食拜祭,以及举行佛教仪式,是要面对相当多的压力的。华人丧礼中,祭品还讲究要这要那的;仪式更是繁琐,有的也莫名其妙,有时连

上一页 1 2 下一页2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