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法师
  • 情爱为苦

    情爱为苦 情爱无主,如刃上蜜; 幻化生灭,其乐甚寡。 我执为因,私欲为缘; 宿业所追,相对成迷。 吾爱汝色,汝爱吾情; 情投意合,日夜相牵; 假名为爱,刻骨铭心。 日久淡然,情义不再; 缘尽怨生,转眼成空。 世人执迷,不了此义; 爱着难舍,穷劫追寻; 为爱酬业,轮回难出

  • 居士护持三宝的真义

    居士护持三宝的真义 所谓护持三宝,简而言之,就是「协助三宝常住在世间,广弘于世间」的意思。 如何才能如法、如律地达到这个目的呢? 概括地说,也就是其护持,一切皆应以「法」为中心;以「僧」为所依;以「佛」(觉悟)为内涵。 若离此三者而言护持,则与一般世间事

  • 发心出家应如何选择依止之善知识与道场

    发心出家应如何选择依止之善知识与道场 对一位有心想出家修行的行者而言,选择契机而如法的出家道场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应遵循世尊的嘱咐:男众当前往纯一男众的道场亲近,同理,女众则应该前往纯一女众的道场亲近,现在有一些女众特别「喜欢」找男众师父剃度,甚

  • 何谓善知识

    何谓善知识 大体上能在身、心行为上感化吾人向于生死解脱的,即可名为佛法中的善知识,并不必拘泥于他的能力、身分、地位甚至年龄如何。因此善知识也会因每个人的修行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条件需要,无须一概而言,亦不必强人同己。 但无论如何,身为学习位的人实

  • 循序的依法不依人

    循序的依法不依人 〝依法不依人〞,是佛陀明示弟子们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应该以佛所说的经典之法义为依止。盖一切经典,乃是佛陀证得诸法实相后,以言语流露出来的文字记载,其所显示的义理,乃是真实究竟之「法」。而一般凡夫所说出的言语,大多是由情识及分别心

  • 修行是为了调练心性

    修行是为了调练心性 修行的目的,在去〝我执我爱〞、断〝烦恼〞持咒、诵经、拜佛、听经、闻法,都是修行的手段,不是最终的目的。 佛教的修行手段,不是为了求神通,是为了调练我们的「心性」,修改错误的〝我执〞、〝我爱〞。 透由修行的手段,在遇境对缘,烦恼现起

  • 大乘佛法的价值

    大乘佛法的价值 「大乘佛法」在当今社会上的价值,除了对于戒杀、素食的推广,并促进社会的安宁祥和之外,也对个人于面对世间内外境之诱惑或恐惧时,能提供人心超越的智能,与心灵安定的力量! 同时更能从大乘教义中,体解一切众生的苦难相,使我们愿意为解脱一切众

  • 怎样在工作当中也能够专心念佛

    怎样在工作当中也能够专心念佛 有人问怎样在工作当中也能够专心念佛?我要告诉你,平时你就要了解阿弥陀佛庄严一切,也庄严你的心。那么你的工作也在庄严道场,当然也庄严你的心。所以你专心做的和弥陀佛一个样,你每做一件事情,都作这样想,我在庄严极乐世界,这不

  • 佛法与传统文化

    佛法与传统文化 一位正信的佛教徒并不需要为「挑战传统而挑战传统」,也不会「为反对而反对」地反传统! 但是,佛教徒依世尊的大悲智能为根本所依,以确立其人生的根本价值与处世原则,而非依「人间我执为基础的知见」或「纯粹以人或特殊文化为立

  • 请问法师关于「汉传佛教」的定义、内涵与特色为何?

    问:请问法师关于「汉传佛教」的定义、内涵与特色为何? 答:汉传佛教的定义: 从文献资料而言,是指以汉文记载的佛法文献作为理解及实践所依的佛教,此中又包含翻译,及祖师所著作的两大类;若从思想内涵上来谈,汉传佛教应是指中国祖师,依着汉译的佛典理解佛法,实修

  • 佛法如何看待器官移植

    佛法如何看待器官移植 佛法认为随顺因缘而生死才适当,并不太建议取器官作移植。 因为器官冷掉就不能用来移植,所以器官移植,一定要在还有「体温」的状态下摘

  • 提倡素食之论点

    提倡素食之论点 一、佛教只是为了「彻底断除(有意的)杀缘」、「积极地培养慈悲心」、「学习控制自己的食欲」等等修行理由而〝提倡〞素食,但佛教并不〝强迫〞素食。大乘佛教推崇素食的慈悲精神,但从来就不是把素食无限上纲成为一种宗教唯一的「神圣」行为,充

上一页 1 2 3 4 ..17 下一页17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