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坚法师
  • 佛教福利思想的依据是什么

    佛教福利思想的依据是什么 中国佛教的福利事业的思想依据大致有四,一是慈悲理念,《大智度论》卷二十七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拨一切众生苦。”慈悲即是使所有的生命得到快乐,让受困苦折磨的生灵得到救度。二是布施精神,布施为六度之首,是由凡入圣,到达涅

  • 无节制的放生行为全导致更严重的杀生吗

    无节制的放生行为全导致更严重的杀生吗 放生行为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确实起到了保护稀有物种,协调自然的环保功能,对提倡生命的平等与尊严、慈悲喜舍的度世情怀等人文理念有莫大之功。但将放生行为功利化,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我们可以到鸟市看看,每天都

  • 文明进香须知

    文明进香须知 大众正确进香,文明进香,使烧香拜佛的行为更加有益身心健康,避免盲目从众,避免焚烧大香大烛等,特撰此文。 一、烧香拜佛起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加工和使用香料的国家,烧香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古人发现各种香料有提神醒脑和沉心静气的作用。一柱清

  • 敬佛不必用纸钱

    敬佛不必用纸钱 近来看见一些不明就里的居士或香客,手里拿着一大把冥钱在化纸炉里焚烧,嘴里念叨一阵,以为给佛菩萨烧了许多的钱,达到了送礼的目的,可保一生平安。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方式,因为冥钱是纪念先亡祖考之物,而不是敬佛用品。我们进寺院,应该以学习和

  • 中国佛教的慈善事业

    中国佛教的慈善事业 中国佛教能够经得起二千多年的历史考验,并成为中华文明儒释道三大精神主流之一,其因缘虽然众多,诸如佛教文化的精深、中华大地特有的大乘气象以及佛教四众弟子忘我的传教精神等等。所谓不懈的传教工作,就是我们常说的弘法利生事业,这是我

  • 佛教管理方法论

    佛教管理方法论 本来在中国佛学院教学时,我就想写一本有关佛教管理学的教材,可惜没来得及.这次借安居之机会,给寺院里各部门领导随便讲讲管理学。其实我也不懂管理,来当方丈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昨晚讲到管理方法时,兴致使然,将佛教戒律学、丛林清规和现代管理

  • 学佛初阶的误区

    学佛初阶的误区 道坚法师 由于无始以来烦恼业障的染污,人们大多具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缺失,病态的心理是一个世俗凡夫的正常现象。刚刚接触到佛法的时候,没有经过系统的佛法熏修,或者没有明师的引导,或者受到缺乏正信正见者的误导,或本身对佛法的误解,往往在学佛

  • 佛教对中国哲学思想的贡献

    佛教对中国哲学思想的贡献 道坚法师 一佛教哲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中国哲学的内容,同时又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两汉以前,中国哲学的发展与古代的传统宗教信仰密切相关,在魏晋以后,中国哲学

  • 佛学答问的前言

    道坚法师--佛学答问的前言 前言 当今中国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所产生的结果是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成为第一生产力,社会走上法制和民主思想深入人心,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更是得到了真正的贯彻和保护。如今的中国大地,各种宗教的寺院林立,宗教徒

  • 佛教的价值观

    佛教的价值观 道坚法师 用历史的眼光去评价人生,你才能清楚地看到这一切:有的人机关用尽,才拼得世间荣华富贵,博得个遗臭万年;有的人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天下人民谋福利,虽然一生衣禄平平,却留下英名万古,永垂世范;有的人家业兴隆,平步青云,如行云流水,成为历史

  • 虚云大师的教育理念

    虚云大师的教育理念 道坚法师 内容提要:近代中国佛教史上曾经出现过两颗熣灿的巨星,一是学贯中西,提倡菩萨行的人生佛教,开佛教教育之先河的太虚大师;一是以实修实证著称,重兴禅门五家,为佛教传播而劳心劳力的禅门巨匠虚云大师。但看当今佛教界能作佛法使者,

  •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道坚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个民族的崛起,必有相应民族文化的兴盛,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五千年文明的美誉,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一延续存在至今的国家。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儒、释、道三教文化为中心的文明主体,佛

上一页 1 2 3 4 ..12 下一页12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