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规戒律

佛教基础 | 作者: [投稿]

清规戒律

  佛教的实践可以概括为“戒、定、慧”三学,戒为始基。“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卷六)。梵语Sila,译为“戒”,含有防非止恶的意义;梵语vinaya,译为“律”,律也就是“法”、“威仪”。“清规”的名称始见于唐代。《释门正统》卷四:“元和九年(814年),百丈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清规戒律原指佛寺禅院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戒律。现用以比喻繁琐、不合理而又束缚人的成规、惯例。有时也泛指规章制度。如茅盾《夜读偶记》:“表面上看来,反对的焦点却是那些束缚写作自由的古典主义诗学的清规戒律。”

成语资料

  清规戒律 qīng guī jiè lǜ

  成语解释 规:规则。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词

  成语结构 联合式

  语法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产生年代 古代

  典故出处 《释门正统》:“元和九百丈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

  成语示例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我们反对无穷的忧虑,反对数不清的~。”

  近 义 词 墨守成规 因循守旧

  反 义 词 推陈出新 打破常规

  歇 后 语 佛教的章法

  成语谜面 佛教的章法

热门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