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三百首
  • 画鸭

    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 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注释 ①细:这里指刚出土的小草细嫩、细

  • 院中独坐

    作者:虞集 何处它年寄此生, 山中江上总关情。 无端绕屋长松树, 尽把风声作雨声。 赏析 元代诗人虞集生长于江南,但仕宦生涯又使得他不得不留在北方的大都(今北京)。他在晚年曾屡次请求回到南方,但终不获允许,乡关之思由此而愈加浓烈。此诗正反映他的这种乡愁和苦楚的心理。 何处它年寄此生,来自于诗人凄楚的内心深处。他在经历了难熬的宫廷生计,又久羁京师不得南归之后,自然便产生了人生如寄的悲凉念头。人生如寄、人生如梦及人生如戏的思想都源自佛教,反映的是人生的虚幻

  • 到京师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赏析 京城雪刚刚消融,荠菜已经冲破冻土,崭露勃勃生机,这一细节蕴含作者对京师的无限希望;少字则描写了作者寄居在偏僻小巷中的寂静落寞的环境,这与前面的生字形成鲜明对比,也是他愁闷心情的写照。

  • 临平泊舟

    作者:黄庚 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气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夏夜泊舟所见的景色,境界阔大,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在作客他乡时的那种孤独寂寞,在异地做客,使诗人相当敏感,对身边的防范和感应都达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 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气凉,诗人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在柳阴旁泊舟,只觉得湖光月影映照着船篷,带给人丝丝的凉意。这句写出了诗人在船篷中,却明显感觉到外面的湖影水气带给自己的凉意。 后面两句说月光被

  • 东城

    作者:赵孟頫 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 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

  • 山家

    作者:刘因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雀声先我到山家。 注释 ①诗歌前两句写景情景相生,动静相宜,有声有色,画面感强。 ②诗中马蹄踏水,水波激荡,明霞散乱,天光水色,闪烁迷离,天上地下的空间距离遥远的两种景物被聚拢于马蹄之下,有了化静为动的意趣。 ③醉袖乘马迎风飘举,林花因风而落,落而沾袖,动静结合,写出了花树葱茏,人醉美景的意蕴。 ④溪水的潺湲、马的蹄踏和天上的明霞、山中的林花交相辉映,有声有色。透露出诗人恬适的心境。

  • 博浪沙

    一击车中胆气豪, 祖龙社稷已惊摇; 如何十二金人外, 犹有人间铁未销?

  •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作者: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注释 1.赋:吟咏。 2.同儿辈赋句:和儿女们一起做关于还没开放的海棠花的诗。 3.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4.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5.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这里一语双关,一指海棠的花芯,二指儿辈们的心。 6.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 7.且教:还是让。 8.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译文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

  •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

    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出水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 台山杂咏

    作者:元好问 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

  • 绝句

    作者: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赏析 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而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梅花夜间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喷出清香,已不同凡响,而这香气还伴着诗人进入梦乡,则香气之浓郁、之悠长可以想见。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

  • 月儿弯弯照九州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上一页 1.. 7 8 9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