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舜法师
  • 关于佛教的“和”“谐”观小议 关于佛教的“和”“谐”观小议

      和谐一词,意为和睦协调(《汉语大词典》),见诸文献甚早。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解释《诗·周南·关雎》时即说: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可见和谐这个词,起码在东汉就已出现。从现存于世的佛典可以看到,东晋的西

  • 道信及其“一行三昧”论

    引 言  中国禅宗是印度佛教汉地化的典型。它在东土演化的历史,有过汲纳扬弃,曲折变迁,方由涓涓细流发展成为浩浩汤汤。其中东山法门的开创,就是一个转捩点,一个里程碑,标志禅宗自此真正意义的成立。其后南顿北

  • 宗舜法师无尽灯楼诗词杂钞

     满江红 隋 梅  己卯初夏,过天台山国清讲寺,访隋梅。用姜白石平韵满江红试填一阙,寄石梁诸友。  千载悲欢,尽写入,苍干老桠。迟暮也,婆娑如许,未减风华。斜月半帘凝清露,冷香一缕浸碧纱。篆烟残,恰幽梦浓时

  • 三风建设谱新篇—记今日苏州西园戒幢律寺 三风建设谱新篇—记今日苏州西园戒幢律寺

      西园戒幢律寺简称西园寺,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名归源寺。明嘉靖年间,成为太仆徐泰时的别墅,易名西园。后其子徐溶舍园为寺,取名复古归元寺。崇祯八年,茂林律师来此住持,弘扬律宗,易以今名。其后几经沧桑,到本世

  • 积极借鉴佛教中的生态智慧 积极借鉴佛教中的生态智慧

      中国现在大力倡导保护生态,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佛教中关于生态的智慧是值得借鉴的。佛教是一个充分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宗教,这一观念从最初起,即通过佛教的教义和戒律得到传播与实践。  佛教把生命状态

  • 从佛教的宗教本质看佛教的社会功能 从佛教的宗教本质看佛教的社会功能

      要讨论佛教的社会功能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佛教是什么?也就是说,佛教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对此,在我国有三种说法甚为流行:一是说佛教是封建迷信;二是说佛教是文化;三是说佛教是教育。  细究起来,这三种在不同的

  • 宗舜法师谈“太平有象” 宗舜法师谈“太平有象”

      牛年不说牛,说象。  大象是陆地最大的哺乳动物,威重温驯,古往今来都是吉祥的象征。佛教之中,更是屡屡提及。一、佛称象王  佛经中譬喻佛之举止如象中之王。据《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八一载,佛有八十种好

  • 菩萨戒问题浅说 菩萨戒问题浅说

     一、说四众过戒  戒律中说四众过戒,是指不得说在家、出家众犯戒之事,而非指不可说破见之事。  唐 法藏《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五初篇说四众过戒第六中解释说过的六种情况云:  一见地上菩萨为物逆行,谓非而

  • 严谨到苛刻!有这么多高僧和工序才能译出一部佛经 严谨到苛刻!有这么多高僧和工序才能译出一部佛经

      在我国古代翻译佛经,大多由朝廷设置译经院以完成译事。此类译经,称为奉诏译,故现存经中,很少有未题为奉诏译的。译经院等翻译佛经的处所称为译场。在译场中,职位一般设有九位,各各分掌特殊的任务,组织

  • 太惊讶了!你以为自己皈依了,但可能并没有! 太惊讶了!你以为自己皈依了,但可能并没有!

      皈依是入佛法门的第一步。《优婆塞戒经》说:若男若女,若能三说三皈依者,名优婆塞、名优婆夷。(净三归品第二十)宗喀巴大师在所造《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是故皈依,是于佛教,能入大门。(卷四,116页)

  •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不可思议的因缘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不可思议的因缘

      宗舜法师:对,您讲到这儿我忽然想起一句台词,就是在五台山慧锷第一次见到无尘方丈,无尘方丈看他一眼很淡然的说了一句,他说这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我当时看了一下就有遭电击的一种感悟,就像我们禅宗说的当头棒喝。

  • 清明节祭奠亡灵,佛教徒可以用这些方式 清明节祭奠亡灵,佛教徒可以用这些方式

    佛教主张给亡灵焚烧纸钱吗?  作为寺院来讲,清明节一般会举行一些超度法会,大的举行水陆法会,小的也做一些诵《地藏经》、念普佛,还有晚上放焰口等等超度活动,主要是从佛教方面对亡人、先人的感恩。  作

上一页 1.. 5 6 7 ..10 下一页1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