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良法师
  • 无我忘我

      无我忘我  常有家长对我抱怨说,他们孩子上网到半夜,简直就是忘我了。孩子们玩疯了,就忘记了时间、功课、工作很不好,要教育的。不过,人如果真正进入无我和忘我的状态,却要经过很长抑或一生的修行,佛

  • 钟鼓鱼磬的由来

      钟鼓鱼磬的由来  钟、鼓、鱼、磬是佛学中的法器,庄重威仪深得僧俗敬仰。常言道钟鼓鱼磬不可擅敲,锡杖衣钵不可戏动,足见其尊贵隆盛。  那么,钟、鼓、鱼、磬又有怎样的历史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 悲愿智行

      悲愿智行  今天,我们说说观世音、地藏王、文殊和普贤四大菩萨。  悲,观世音菩萨。  慈悲即观音。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 观世音菩萨在我国妇孺皆知。  观自在菩萨又作观世音菩萨,就是观察(世间民

  • 忠孝两全

      忠孝两全  酷暑难捱,来宝塔寺筹委会纳凉俗众日渐人多,大家在一起前朝旧事,当下新闻的东拉西扯中,话题引到了忠孝两全上来了,这倒勾起我一丝遐想。  忠孝两全是句成语。大意是: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

  • 礼佛与拜佛

      礼佛与拜佛  礼佛、拜佛是广大僧众的礼仪规范又是佛学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正确认识和对待礼佛、拜佛的真实意义很有必要。因为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皆有佛性故。我们到大殿,礼拜佛菩萨,为什么?是为了

  • 随缘与攀缘的善行

      随缘与攀缘的善行  这个话题是前不久一位居士提出来的,却是佛学文化中比较容易产生纠结情感的学术问题,今天咱们共同来探讨。  随缘 攀缘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随缘是一种进取,是智者的行为

  • 放下与拿起

      放下与拿起  天津人把稳妥、稳重、大方的人叫人物。衡量一个人是否配得上这个人物称号,还有一个标准,那就要看你在重大事件发生面前是不是能够拿得起,放得下。  天津是个码头文化城市,很多假语村言富

  • 修学与修行

      修学与修行  前篇我们聊了正信和迷信相悖的两种修学佛教文化的问题,如何修学和修行佛陀精髓的话题似乎也要说上几句了。  修学,这个词不是佛学专属,修学即治学。【史记?儒林列传】:以修学著书为事。就

  • 寺与庙

      寺与庙  夏日苦长,居士俗众常来宝塔寺筹委会纳凉。品茗沐法间,总有昨日我去xx庙里烧香去了的话题,我当然知道他们是去寺院烧香了。  寺和庙是两码事,现如今大多数人已经搞不清楚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

  • 和尚不是职业而是责任

      和尚不是职业而是责任  图名谋利的叫职业  弃名舍利的叫责任  和尚承担着佛陀慈航和社会和谐的责任,所以不是职业而是责任。  做母亲的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她为的是什么呢?是为名?还是为利?恐

  • 诌议“善智慧”

      诌议善智慧  为善至乐的道理,看起来并不难,做起来也不复杂,真正实践起来,却又不是那么得心应手的顺理成章?坊间常说的一句俗语积德行善,好似是一种道德的考量标准,毋宁说是道德智慧的体现。  积善

  • 情境七里海——一龛灯火喜逢秋

      情境七里海——一龛灯火喜逢秋  季秋霜重雁声哀,正是隆冬即来时节,七里海宝塔寺即将破土动工了。一龛灯火喜逢深秋,生出悲俗悯众的亦喜亦伤的感怀。  天津的七里海是全新世纪晚期以来的海退过程中,在

上一页 1 2 3 4 ..7 下一页7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