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钦和尚
  • 越是在修行的人,罪业越是会现形

    日期:一九八零年二月七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傍晚,某某法师与一些信徒,近十人上承天寺请示老和尚,在大殿外,一行人顶礼老和尚后,某某法师对老和尚说:“出家以来,我一直深受种种人事上的刺激打击,与精神上的种种挫折磨难,不知是我没有修行,还是业障

  • 对错好坏嘴不要乱说,肚里明白就好

    广钦老和尚:对错好坏嘴不要乱说,肚里明白就好 寺里某某师到客堂来,吐诉一些人事烦恼,人去后,老和尚便对某某师开示说: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

  • 烦恼就是修行的下手处

    广钦老和尚开示选: 我们要在一切的烦恼中好好调理自己,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事,等调理得当,自然智慧明朗,无明散去。 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而且渐渐觉得快乐轻松,并没有感到是在工作,这就是业障渐渐在消,若是越做越觉痛苦烦躁,那就是业障在翻绞。不要

  • 修行最佳的环境

    广钦老和尚:修行最佳的环境 那些溺在父母身边的,终长不成人,而那些离开父母的宠溺,在外奔波的人,反却能炼成大人气魄。就像溺在母猴怀里的小猴,有时会被母猴抱得活活闷死,而那些独立跳跃在山林的小猴,反而活得很好。修行要在最困苦、最不好的环境,越是能修忍

  • 要吃苦

    要吃苦 广钦老和尚 我们生是由业感而生,却往往带着更多的业而去,如果不知入佛门修净业,在茫茫红尘中为声色所役,为物质等欲乐所缚,贪嗔痴业造得越多,命终后,堕得越深。 既然知道进佛门,听了佛法,便当多念佛、拜佛、布施,将来才有个好去处。学佛人念佛,便是要

  • 忍辱的人福报大,且能消业开智慧

    1. 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们的寿命。 2. 有功夫的人,耳朵不听人的是非,眼睛不看人的善恶,人家毁谤我们,骂我们恶人善人,

  • 佛子应珍惜出家之因缘

    由于某某师的出家,一直未能取得其家人的谅解,始终郁闷在心,请示于老和尚当如何排解。 老和尚说:“既已离俗出家,如果父母眷属越是关心我们,那么那层情爱别苦会越缠越深,终至哀哀怨怨,永不得解脱,甚而随之生死轮回。出家了,不要再有人我憎爱之心,这是轮回之因,

  • 关于念佛和修行的精要开示

    一、 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一心清净称佛名号,然后才能相应。要能将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丝疑念,其他杂念自然消除,决定会证到一心不乱。 如果你们信我的话,老实念佛,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甚至在梦

  • 记广钦菩萨二三事

    ◎记广钦菩萨二三事 传万 一九六九年四月三十日,听邻居说,土城承天寺有一位水果师,终年只吃水果。当时我尚未正式学佛,基于好奇心的驱使,第二天即前往承天寺拜访,请问老和尚是否真的只吃水果?师父及寺中人告诉我,老和尚确实以水果为主,这是一九六九年间的事。

  • 综合开示

    ◎综合开示 ★出家要在大丛林人多的地方,不要三五个人(男众可分开),人多才有坏的可参,那些坏的人,才是我们的指路者,这样才会进步,祖师大都出自厨房、种菜……等,在最没人注意的地方、最没中用的地方修行。 ★现在承天寺,来的人什么样子都有,但闹中取静,才是

  • 对晓云法师开示

    ◎对晓云法师开示 ★台湾出家很普遍,大都是受了教育来出家,大陆出家是了生死、行苦行,学佛菩萨的苦行来出家,大陆出家要先修三年苦行,吃苦才能解脱,我们现在出家,在食、衣、住上不要贪恋,不要像在家一样,才能修出福慧,粗衣淡饭才能了生死,要学佛的福慧,三宝即

  • 对寺众开示

    ◎对寺众开示 ★出家为求解脱—在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中去修—于衣、食、

上一页 1.. 3 4 5 ..11 下一页11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