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舜法师
  • 可以带业往生吗?是否有悖于因果? 可以带业往生吗?是否有悖于因果?

    可能有很多人不明白,这里的“业”是指的恶业,往生就是生到西方极乐净土。西方极乐净土是由阿弥陀佛的善愿圆满成就的,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般都会要求发菩提心,要修各种功德。但是对于一些罪业凡夫来说,他们在活着的时候很难把自己的罪业消灭干净,

  • 学佛后越来越淡漠是什么状态? 学佛后越来越淡漠是什么状态?

    这是一个很糟糕的状态。因为对什么都不在意,这不是在修出离心,而是在修木头心。菩提心发起来的时候,是要利益一切众生,这就注定了要投入极大的热情对众生慈悲。如果他对什么也不在意,意味着他对众生也不在意。所以这样的人最多适合修小乘,肯定不适合修大乘佛法。

  • 如何识别哪位师父修得好不好? 如何识别哪位师父修得好不好?

    师父都是好的,就没有一位不好的。如果这位师父具足功德,你可以从师父那儿学习功德;如果这位师父具足烦恼,你可以当他是你的一面镜子,用来借鉴,他的示现让你看到你自己的各种烦恼在他身上的体现,时时给你敲响警钟。善知识、恶知识,都是我们的好知识。

  • 对着释迦牟尼佛念阿弥陀佛佛号是否合适? 对着释迦牟尼佛念阿弥陀佛佛号是否合适?

    十方诸佛成佛的时候,所证得的法身是一个。从这个意义上讲,释迦牟尼佛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药师佛,药师佛就是毘卢遮那佛,他们本来是平等无异,只是在报化二身上有一些差别。所以,你见释迦牟尼佛念阿弥陀佛没有什么问题。

  • 该如何了断心中的嗔痴二念呢? 该如何了断心中的嗔痴二念呢?

    阿难曾说愿化身石桥,经历风吹雨打,只愿那所爱之人从桥上走过……而我乃一愚昧红尘中人,从上次一段失败的情感中至今,仍无法忘怀,以至于憎痴,诸念丛生,竟对生活感到一些小小失落,令我很是痛苦。该如何了断心中的嗔痴二念呢?

  • 佛教是如何和科技一起与时俱进的? 佛教是如何和科技一起与时俱进的?

    现代社会科学飞速发展,而过去几千年间,科学发展缓慢。而佛教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我想知道,佛教是如何和科技一起与时俱进的?

  • 如何对待不负责任的父亲? 如何对待不负责任的父亲?

    他可以做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但是你不能继续做一个不负责任的子女。这是一个人的自我道德的要求。就像世间有很多恶人一样,我不能够因为恶人的存在,降低自己对善的追求。否则的话我和恶人有什么区别?所以对于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你做一个负责任的孩子,

  • 爱管闲事是坏习惯吗? 爱管闲事是坏习惯吗?

    爱管闲事不一定是坏习惯。爱管闲事如果不等于爱八卦,那就可以了。如果老是喜欢八卦,那就不是爱管闲事。还是要看一看,哪些事情是归你管的,哪些不是归你管的。好心不能办错事,还是要有智慧。菩萨戒要求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对众生不能不管不顾。

  • 物质生活很贫穷能否用佛法解脱? 物质生活很贫穷能否用佛法解脱?

    能。《药师经》里面说,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求男女得男女哦!为恋爱所苦的,赶快去求药师琉璃光如来。当然,这里的男女是说的生男孩和女孩的意思。我们引申一下。药师佛都管人生儿育女,

  • 如何修行用功才能自利利他呢? 如何修行用功才能自利利他呢?

    首先澄清一个问题:时下的灾难,并不是因为“时下的人心陷溺”引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心一直都是陷溺的,凡夫的心从来没有完美过,从来没有纯洁过。所谓陷溺,是指深深陷入错误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这个娑婆世界,充满了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五浊,

  • 如何理解真正的“宽容”? 如何理解真正的“宽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句话是儒家行恕道者的根本依据。《中庸》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佛教则不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要用菩萨的精神,去积极帮助人、利益人。尤其是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

  • 如何正确理解戒律? 如何正确理解戒律?

      戒律是对我们的保护,比如上战场与敌人作战,首先自己要戴好盔甲。佛弟子上战场与烦恼魔作战,戒律就是我们的铠甲。五戒是根本,就像身体五个重要部分被保护起来。然后八戒、十戒,保护的地方更多。比丘戒250条,更加全面,再加菩萨戒,就把我们放置在一个坚固

上一页 1.. 7 8 9 10 下一页1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